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焦点人物>

恒隆集团陈启宗:如何看现在的中国经济和房地产?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8-17 11:26:59

  我作为半个局外人来看看这两个问题,谈谈中国的经济和中国的房地产。

  中国的经济离不开世界的经济,我用几句话概括一下世界经济的大情况。世界经济永远是变更的,但是我也要承认,我作为在这个行业里,在企业里做了40多年的一个人来说,我很难见到有一天像今天的不稳定性那么高。

  比如说英国脱欧,脱欧之后有三个时期,第一是脱欧之后立刻有什么改变,第二是脱欧之后要谈判两年左右,那个环节里又怎么样,第三是之后又怎么样,老实说现在大家都不知道,只能有点猜想。

  立即的反应,大概对亚洲是好的,有一部分英国的金融公司会转移到亚洲来,特别是香港和新加坡应该是得益者。我最近跟一个朋友聊天,他是一家资产管理公司的负责人,他之前没有在亚洲设立管理中心,最近就到亚洲来了。但是脱欧长远来讲对中国的经济影响有多大,现在还不敢说。

  再有一个是美国的总统大选,这也会影响世界经济,所以不稳定性相当高。唯一可以比较看到的就是以往这一两百年来世界经济的中心是在大西洋,过去这几十年开始往太平洋转变,照我来看,世界经济的引擎主要是两个,一个是美国,一个是中国。世界经济的重心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变,这是一切肯定的。

  关于中国经济的问题,在樊纲和巴曙松面前,实在不敢说太多,我简单地讲几句。第一,现在我们的很多问题都是有其历史的根源,比如说2008年中国政府的4万亿投入市场,好多人说是错误的,我不认为是错误的,当时全世界都认为中国是最果断,做得最好的,问题是中国这个经济体系太多漏洞,所以好多钱就不知道流到哪里去了,这些都是历史遗留下来的问题。

  现在在海外,他们对中国的经济是远远比我们在本地每天生活在这里的人悲观得多,原因很简单,因为他们比我们更无知,我们很多都是不懂的,但是他们比我们更不懂。所以在中国比较少人问中国经济会不会崩盘,在西方很多人都这样问。

  我个人的看法是不会崩盘,中央政府让经济不快速下滑的能力还是在的,但是如何刺激经济,这个还不大清楚。刚才孟晓苏也说了,我们也不能太多依靠出口,公共投资也已经到了一定的极限,唯一的就是消费,消费增速也在减弱,所以往后不止是世界的经济有不稳定性,中国的经济也有很多不稳定性。

  刚才樊纲提到一个问题是我昨天跟朋友聊天谈到的,任何经济体,正如自然环境一样,有春夏秋冬,有春夏秋冬是正常的,我非常不喜欢住在新加坡,虽然那个地方有很多好处,为什么不喜欢住在那里呢?因为每天都是夏天,每天都非常热,对人的发展不是最健康的,有春夏秋冬才是最好的。

  同样的,每天有早上,有晚上,那才是正常的。开个玩笑,我说为什么我们那么矮呢?因为科学家说人的生长是在晚上睡觉生长的,我这个人是睡觉很少的,昨天晚上只睡了两个小时,所以现在讲着讲着不知道讲到哪里了,就是这个原因。

  没有晚上就没有生命的增长,同样的,个人也好,经济体也好,没有冬天,没有秋天也长不好,所以好多事情是在冬天该做的事,你就不要浪费那个机会,在冬天该做的事你就好好做,好的事情需要改革的,在冬天需要做好的你就开始做。

  在企业的角度来看,也有好多问题,市场好的时候,大家都去赚钱,大发展,哪里有空去处理管理上的问题,管制上的问题、人力资源的问题、培训的问题、企业文化的问题等等?所以在冬天来的时候,就该做冬天的事。

  要求国家的经济体永远上升也是不切实际的,从前是9%、10%,甚至更高速度的增长,现在慢慢的减速了,好多人就很不自然了,好像不习惯,我说这没有什么大不了的,这是好事,只要社会稳定,就业能够解决,经济增速的放缓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你说现在的经济怎么办?我认为中国的服务业份额还是非常小的,服务业是需要大量的人员的,所以这方面的大发展应该是最可为的。有人测算过,要是服务性行业的占比增加多少,它创造的就业是多少,对GDP的增长是多少,这些都告诉我们,服务性行业是非常值得发展的。

  总的来说,我觉得现在不要太担心经济的下滑,大家都知道我这家小公司叫做恒隆,恒隆已经有10年以上基本上没有贷款,所以我们比较能够适应下滑的周期,反而在下滑的时候又淘汰了不少其它的企业,对我们来说都是好事,希望我的所有竞争对手都被淘汰掉,当然这是不可能的。

  不过,方向还是对的,有一部分的企业会被淘汰掉,这样对我们公司是好的,同样要是一个经济体准备得好的话,有冬天来临绝对是好事。

  最后说到中国的房地产,中国的房地产分两大块,一个是住房,一个是商业。恒隆不大做住房,所以我是没资格说的,不过因为住房会影响商业地产的发展,所以也没有办法不注意住房这一块。在这一块我讲一两点,刚才我听到樊纲说的一句话,我觉得很有道理,不要管是一线、二线、三线还是四线,我们要看是人口流入还是人口流出,特别是你在看一些二线城市的时候,有些二线城市是人口流入的,有些二线城市是人口流出的,这两个就慢慢分化,人口流入的越来越好,人口流出的越来越不好。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