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到海外开店,贺光启表示:“估算销售额达不到1亿美元的城市,我们是不会进入的。”这1亿美元的门槛,是呷哺呷哺专业团队反复测算后得出的结论。贺光启解释,只有估算收入在这个标准以上,才能够支撑呷哺呷哺的各项管理、配套。这与呷哺呷哺在国内设立的5000万元城市进入门槛是一个道理。“商业模式决定了我们进入一个城市不会只开一两家店,一定是成规模的,否则管理效益、协同效益达不到。”
供应链率先全球化
虽然还没有在海外开店,但呷哺呷哺的供应链已经率先开始全球化。贺光启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未来,呷哺呷哺将加大进口食材的比例,引入更多国内没有的新鲜优质食材,带给消费者更多的选择。
多元化进口食材正在成为呷哺呷哺新的核心竞争力。据介绍,来自北美洲的上脑、澳洲纽西兰的牛羊肉、南亚的巴沙鱼、阿根廷的红虾等,目前在呷哺呷哺餐厅都能吃到。此次巴西之行,除了传递奥运火炬外,贺光启重点考察了当地食材,“我们要让顾客在呷哺呷哺吃到来自全球不同地区的优质食材,在别的地方吃不到的,以此作为呷哺呷哺强势竞争的一个卖点”。作为一个年销售额高达几十亿元的大型餐饮连锁企业,如何确保食材的高品质和稳定性,无疑是呷哺呷哺供应链面临的全新挑战。
与此同时,呷哺呷哺的管理团队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从早年以内地人为主,到引入了更多国际化人才。有来自中国台湾、香港,新加坡的,以及很多具有跨国公司背景的高端人才。这种管理层结构变化的背后,是呷哺呷哺在为将来国际化进行的人才储备。
北京商网记者 徐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