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于南京举行的第二届民用飞机机电系统国际论坛上,中航工业机电公司董事长王坚称,C919的“继任者”——国产大型宽体客机C929已进入了关键技术的研究阶段,该机将采用国产发动机,载客超过300人,预计取代的对象是波音777。众所周知,大中型民用机始终是侦查、加油、预警等类型军机改装的最理想平台。如果说此前的C919的意义在于极大缓解了中国军机改装的急需,则C929的出现将使中国有能力重组亚太的空中格局。
RC929:“铆接”亚太空中新格局的中国铆钉
运9电子侦察机(上),美国RC-135(下)
即使是中国最新的运9电子侦察机(上),其不仅相比美国RC-135(下)在各方面性能上均处劣势,自身性能也不足以支撑中国期望在亚太构建的全新侦查、预警体系。
对于听惯武器霸气绰号的人而言,“铆接”这个绰号不仅让人感觉不知所云,而杀气也已低到人畜无害的程度了。但只要了解一些美国在亚太围堵中国的装备体系就会发现,绰号“铆接”的RC-135电子侦察机/战略侦察机似乎在幕后充当着整个岛链的大BOSS。1996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向台湾海峡试射导弹,美国就从本土内布拉斯加州急调1架RC-135侦察机马不停蹄以空中加油方式直奔西太平洋收集中国导弹参数。而在2006年RC-135利用LN-120G惯性制导套件进行系统升级后,更开始在韩日等国的长期驻扎,取代了此前一大部分EP-3侦察机的使命,开始对中国进行了更广、更深范围的电子侦查与监视。有鉴于此,RC-135绰号“铆接”,其铆接起的实际上正是美国遏制中国的亚太空中格局。
KC33A型硬杆型加油机(上),707-3JC型加油机(下)
对中国而言,尽管年初亮相了运9电子侦察机,但其显然无法与采用波音707平台的PC-135电子侦察机相提并论。相比之下,与波音737同级的C919客机内部空间相对较小,用于长航时战略类型电子侦察机并不合适。此前因波音707平台趋于老旧,美国空军曾为RC-135寻求新平台,波音737客机就因内部空间局限而被首先排除,而最中意的平台正是波音777,只是最终因为财政限制而未能采购。若日后性能堪比RC-135的中国RC929服役,则中国不仅能对亚太各国上至弹道导弹试射,下至步兵电台进行实时监视,更能将RC929为节点,构建中国在亚太的整体信息监视、预警体系,届时RC929将与空军战机、地面指挥中心甚至与卫星直接联系,完成亚太地域内任何情报的实时侦查、传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