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询。刘询字次卿,原名刘病巳,是汉武帝的曾孙。他是西汉历史上的“中兴之主”,被历史学家视为比较开明的皇帝。但是他却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监狱里长大的皇帝。
成语“芒刺在背”说的就是刘病已和霍光的故事。史载:“宣帝始立,谒见高庙,大将军从骖乘。上内严惮之,若有芒刺在背。”“芒刺”指的是植物茎叶、果壳上的小刺。刘病已虽然做了皇帝,但他去高庙参加典礼的时候,权臣霍光都随车同行。刘病已就觉得如同有芒刺在背上一样,心中惶恐不安。
刘病已之所以有这样的感觉,是因为霍光作为四朝重臣,统揽大权。刘病已的皇位是霍光首肯并且拥立的。正如同霍光以道德原因废黜刘贺的皇位一样,刘病已的地位也并非固若金汤,而是受到霍光的潜在威胁。刘病已即位后,以年幼为由,将朝政交由霍光打理。
霍光的确是位有能力的权臣,他是大功臣霍去病的弟弟,是汉武帝遗诏中的辅政大臣。霍去病死后,霍光担任奉车都尉、光禄大夫,随侍汉武帝左右,出人禁闼二十余年,小心谨慎,受到汉武帝的器重。汉武帝晚年,霍光就开始掌握重权;8岁的刘弗陵登基后,霍光开始独掌朝廷军政大权。史载:“帝年八岁,政事一决于光。”在霍光主政期间,政治平稳发展,经济有所恢复,倒也没有过失。但是霍光其人独揽大权不放,加上身材高大,不苟言笑,行事严峻,朝野上下不由自主地感到压抑和恐惧。
年轻的刘病已在霍光面前就有坐卧不安的感觉,“宣帝自在民间闻知霍氏尊盛日久,内不能善”,他将霍光和霍家的权势看做是对皇权的极大威胁,对霍家的飞扬跋扈很看不惯。好在刘病已久在坊间生活,深知社会变迁、人情世故,能够做到不动声色,对霍光小心翼翼,举止如常。
刘病已相当于空降到了皇位之上,霍光之前对刘病已并不了解,为了维持巩固自己的巨大权势,霍光决定要在刘病已身上增加投人,强化自己与皇帝的关系。在历史上,权臣经常通过与皇帝联姻来巩固权势,所以霍光也想采取这样的方法。
霍光在拥戴刘病已时就提出,要将自己的女儿霍成君嫁给他做妃子。不久,霍光拐弯抹角地要刘病已册立皇后,实则要求刘病已立霍成君为皇后。这样一来,霍光就成了国丈。
刘病已很早就和许平君结婚了,他深爱着这位来自普通家庭的妻子,非常珍惜这段贫寒时期的爱情。刘病已与许平君的夫妻感情非常好,如果要立皇后,他自然要立许平君。
刘病已陷人了两难之中。一方面是真爱和发妻,一方面是政治和权臣。刘病已根基不深,即位之初不能得罪霍光,但他也不想违背自己的心愿。冥思苦想后,刘病已下了一道诏书,说自己在贫贱的时候曾经有一把心爱的宝剑。虽然现在自己贵为天子,佩上了华贵的新剑,但心中一直思念旧剑,可惜的是,原来的宝剑找不着了,所以请各位大臣们帮忙寻找旧宝剑。
在立后的敏感时期,刘病已的这道诏书准确地传达了自己的心意。宝剑没有找到,但是大臣们纷纷上书,说许平君贤良淑惠,是皇后的最佳人选。霍光见事已至此,也不便阻拦。于是刘病已以众人之口堵权臣之嘴,名正言顺地立了许平君为皇后。
但是事情并没有就此了结。霍光的老婆名叫显,是个歹毒的女人。她因为自己的女儿没有被立为皇后,就对许平君怀恨在心。最后,她买通宫中的小人,预谋要杀掉许平君。
两年后,许平君又怀孕了。皇宫中顿时忙碌起来,太医们开出一张张药方,先是滋补、保胎的药,之后就是产后调理的药。侍女们为皇后的生产忙作一团。在忙碌之中,一只巨大的黑手向许平君伸来。
在侍女们中间,有一个人叫淳于衍。她被显买通,成了潜伏在许平君身边的杀手。随着许平君的生产临近结尾,淳于衍始终没有找到下手的机会,心中焦急。终于在一次制作药丸的时候,淳于衍决定孤注一掷,利用自己配药煮药的机会,置皇后于死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