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宣帝刘询。刘询字次卿,原名刘病巳,是汉武帝的曾孙。他是西汉历史上的“中兴之主”,被历史学家视为比较开明的皇帝。但是他却是历史上唯一一位在监狱里长大的皇帝。
同时刘病已整肃吏治,加强皇权。他设置了治御史以审核廷尉量刑轻重;规定郡国呈报狱囚被答瘐死囚犯名数,以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此外他还召集着名儒生在未央宫讲论“五经”异同,统一思想。在对外关系上,刘病已联合乌孙打击匈奴。后来匈奴内部分裂,呼韩邪单于公元前51年亲至五原塞上请求人朝称臣,成了汉朝的藩属。西汉与这支匈奴保持良好的关系,使边境逐步宁息。公元前61年西汉击败西羌,后任将军赵充国实行屯田,加强边防,使羌人归顺,接着袭破车师。第二年,刘病已设置西域都护,使现在的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于西汉中央政权。
刘病已统治下的汉朝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在外交上完成了汉武帝倾全国之力而未竟的功业。天下殷富,百姓康乐。史载:“孝宣之治,信赏必罚,文治武功,可谓中兴。”刘病已与汉昭帝刘弗陵的统治被并称为“昭宣中兴”。
但是西汉王朝积弊已深,刘病已的各项政策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制度积弊和土地兼并问题。刘奭即位后,社会矛盾开始激化,西汉王朝迅速走向了衰亡之路。
公元前49年冬,刘询病重,不久病死于长安未央宫。诏命侍中、乐陵侯史高为大司马兼车骑将军,太子太傅萧望之为前将军,少傅周禄堪为光禄大夫,共同辅佐刘奭。刘病已在位25年,享年44岁,溢号孝宣皇帝,庙号中宗,史称汉宣帝。
刘病已死后,按照他的愿望被安葬在杜县,他的陵墓就是现在的陕西杜陵。
元康元年(公元前65年)春,刘病已就在杜县东原上为自己修造陵墓,更名杜县为杜陵。因为他少年时代在鄠杜一带游走,十分喜欢那里的山水人情。许平君死后,就被安葬在这里。
但是刘病已并没有与心爱的许平君合葬,而与他一起埋葬在杜陵里的是王皇后。王皇后于永始元年,以太皇太后的身份去世。当时的汉成帝是刘病已的孙子,并不明白祖父与三位皇后的恩怨情爱。依照惯例,太皇太后王氏就与丈夫刘病已合葬了,王氏的陵墓被称为东园。
现在西安市东南曲江三兆村南有东西并排两个大冢,便是杜陵与东园。许平君的陵墓单称少陵,也称杜南。
汉代以来,杜陵一直是长安近郊的游览胜地。文人骚客常汇集于此,登高览胜,并留下了许多诗篇。清代乾隆年间的陕西巡抚毕沅喜欢探游古迹,并题词留念。他在杜陵前立了“汉宣帝杜陵”碑一座,碑铭至今清晰可辨。此外,陵区还有碑碣十余方。在这些诗歌、篇章中最着名的是李白的《杜陵绝句》:
南登杜陵上,北望五陵间。
秋水明落日,流光灭远山。
杜陵现在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物部门对陵区进行了调查,在周围发掘出土了很多文物,并对陵区内的寝殿、便殿等遗迹和周围的排水沟渠都进行了修缮。不知道我们这些后来人在游玩的时候,有没有惊动同样“好游于原上”的传奇皇帝刘病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