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住在蒋介石昔日别墅里的日俘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9 00:55:59

  1945年8月25日,国民党陆军总司令何应钦根据蒋介石的指示,在湖南芷江发布命令,规定了各战区、方面军受降主官、受降地点,以及日军投降部队代表姓名、投降部队集中地点。

  南京“九·九”签降仪式举行后,各战区和方面军便开始陆续接受日军驻该地区部队缴械投降。

  9月13日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下达了诚字第三号训令,对驻华日军与日侨的管理做出如下规定:

  一、日本官佐士兵之眷属,应与日侨之眷属及侨民集中于指定地区。其中集中地区在南京,由新编第六军军长廖耀湘中将指定。其他各受降地区,则由各受降官指定之。

  二、日本营妓与歌女等,须集中于另一指定地区。

  三、(略)

  四、中国战区内所有日本官兵,除担任警戒或勤务公差者外,兹规定每日午前六时以前,及午后八时以后为留营时间。在此时间以内,不得外出。日侨每日留居所时间,与日本官兵同。南京地区自九月十七日起实行。

  五、六、七、八、(略)

  九、驻华日本官兵及侨民返国日期,因需船只过多,难予确定。各集中地,准由日人构筑房舍,并须为准备冬季服装。

  分布在各战区大、中、小城市以及县城的日俘集中地,由于居住条件与周围环境不同,不免面貌各异形式多样。日俘们的生活与集中地的条件有直接的关系。走运者可以在尼姑庵中独居一室,优哉游哉,甚至有幸在蒋介石的别墅中“安营扎寨”;不走运者,只有白手起家,现盖房屋,或挤在陋家中等待归期。然而,至于能住进什么样的集中营,日俘们只有听天由命。

  他们已归心似箭

  9月以后,驻扎在北平周围的日军坦克三师、独立二旅、独立八旅先后开进市区集中。一些不明真相的市民看到大批日军持枪列队而来,一辆接一辆的坦克隆隆驶过大街,有的坦克,炮口还裸露在炮衣外面,以为日军又要打仗,一面大叫:“鬼子进城了!”一面吓得转身逃走,引起了另一些看热闹市民的哄笑。不过绝大多数市民都知道,这些日军是来市区集中缴械投降的。

  国民党第十一战区长官司令部于受降后统计,集结在北平的日军共57000余人。同属该战区受降的人共51000余人,太原、石家庄两地共64000余人,总计173000余人。

  当然,这个数字并不精确。一部分日军在向北平集结时,因种种原因受阻,很长时间后才到达市区。有的日军到达市区后,又伺机逃往其他地区。而据北平日侨居留民团负责人石川说,中国军方有通知,凡在北平与中国妇女结婚的日军,可以解甲为民,部队的人数也因此有所减少。

  北平的日俘集中住所设在西苑和丰台等地。通州的国民党军换防后,也设立了日俘集中住所。

  日俘们自有组织,叫做“联络委员会”。自设正、副主任。西苑日俘集中住所的联络委员会主任名叫赤穗津,副主任名叫高桥韧。凡是与日俘管理处商洽什么事情,都由他们出面。

  日俘们对所有到集中住所参观训话的中国人都毕恭毕敬。每逢通报某团、某长来到,联络委员会主任立即派一些士兵夹道欢迎,并向参观者敬礼或鞠躬。他们敬礼时,皮鞋跟相击,发出整齐的响声;鞠躬则是九十度。令参观者笑逐颜开。联络委员会正、副主任更是注意礼节,中国人进入集中住所参观时,他们如果正穿着衬衫在屋里与士兵们谈话,就会立即穿上军服出门迎接,并向来者连称失礼。战时那种趾高气扬的神气已荡然无存。

  由于成立不久,大遣返即告开始,所以住所内先前比较拥挤,后来人越来越少,住房也渐觉宽敞。在西苑的一处大房间里,堆着大批无用的文件资料。几个士兵一连数日忙着烧毁这些文件,把营房弄得乌烟瘴气。

  日俘们的生活仍然高于中国普通市民。当时,一般中国百姓很难买得起猪肉,而他们则每日都有猪肉供应。厨房刚烧好的白菜胡萝卜汤里,肉片之多,令参观者感到惊讶。在粮仓里,堆着他们战时掠夺来的粮食。按国民党陆军总司令部规定,12月份以前,日俘粮食自给,从1946年1月起,由国民党军方供给。但仓库里的粮食堆积如山,即使吃上半年也吃不完。

  在当时,日侨中的技术人员想留在中国工作的不少,但集中住所内的日俘已归心似箭。门前的布告板上,时有官方贴出的留用技术人员的布告,上面写着:“凡思想稳健与特殊技术具有者……”然而,出进的士兵却视若无睹。一次,国民党第十一战区司令长官部想从日俘中征用十名无线电兵,竟无一人报名。日俘们对征用者说:

  “长官部已经征走了80多个无线电兵,现在你们一个也别想找到。”

  遣返开始后,一些人接到去天津塘沽港集中,然后乘船回国的命令时,兴奋得彻夜不眠。有时,命令突然下来,要日俘在一两个小时内出发,他们便连东西也不愿收拾,胡乱裹起几件衣服就走。

  日俘们常在夜间接到遣返命令,于清晨出发,步行至火车站,乘车去天津,再由塘沽港乘船回国。离开的日俘一批约数百人至千余人不等。每有一批日俘离开,营房内便弄得乱七八糟,炕上、地上满是衣服鞋袜,包裹箱箧、纸片烟蒂……与他们战时闯入百姓家翻箱倒柜抢劫后的情形颇为相似。而一有日俘离开,对门日侨集中地的男女日侨便过来打扫他们的弃物,哄抢之事不断发生。

  留在集中住所里的日俘,常常拿着一些零星用品出外换东西。围着铁丝网的外面,聚集着许多卖香烟、瓜子、花生、柿子的小贩,他们有时凭一包香烟就能换到日俘的一件半新的衬衫,甚至一双质地良好的军用皮鞋。更多的日俘则将衣物或日用品从墙洞里塞给钻进铁丝网的小贩,从他们手里换取零食。

  上述做法,管理人员是禁止的。但偌大一个集中住所,只有18个国民党兵看守,实在无法顾及。

  有的日俘则将无用也换不来东西的物品在营中烧毁,弄得时常飘着刺鼻的焦臭味儿。

  刚进入集中住所时,日俘们以为要在营内过冬,便积极修理门窗,堵塞墙缝。但很快就有人被通知回国,剩下的人也就失去了积极性。即使是联络委员会主任命令大家修理,他们也懒得动。入冬以后,日俘们自制火炉,将汽油桶外敷上泥,没有煤,就在里面烧木柴或木炭,营房内倒也被烘得暖暖和和。

  每一批日俘离开回国,都要在临走之前集中起来,由日俘日侨管理处派人前往训话,要他们做沉痛的回想,深刻的反省。并训导说,什么样的日本人才能适合于未来世界。训话期间,训话者若出现“你们说是不是啊?”之类的问语,日俘们便一齐高喊:“嗨咿!”声音洪亮整齐,震动整个营房。有的日俘在记者提问时回答说:“尽管中国人没有对我们报复,但是我们的心灵永远不会安宁,我们手上的血永远洗不干净……”说话时,表现出一种发自内心的真诚的忏悔。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