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俄老兵忆出征东北:东北凄凉景象让我触目惊心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5-30 11:17:25

  提起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历史,没有人会忘记1945年百万苏联红军越过中苏边界,对盘踞在我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进行了最后的毁灭性打击。为此,记者专访了当年参战的苏军老兵,他们鲜活的记忆为我们再现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

  百姓拆掉木屋让我们建桥渡河

  塔拉斯·舒德洛,退役少将,现为全俄老战士委员会中国分委会副主席,瘦高个,满头银发。在家中接受我们采访时,舒德洛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给我们展示他与时任大连市市长薄熙来的合影。1945年参加抗日战争后,他在大连驻扎了8年,对这座城市有很深的感情。前些年他两次回到大连,对这座城市发生的巨变充满惊叹。

  1945年,只有18岁的舒德洛在一个反坦克营担任排长。他所在的后贝加尔方面军第39集团军于1945年8月9日凌晨越过中蒙边境,到达中国海拉尔地区。

  因为后勤保障不足,苏联红军战士经常缺水少食,而且没有帐篷,在野外休息时经常受到蚊虫的叮咬。“穿越大兴安岭时,我们披荆斩棘,硬是为大部队开出了一条通道。”到达大连后,舒德洛和战友们才第一次能够在房间里休息,体验到“高枕无忧”的滋味。

  舒德洛用“悲惨”二字形容他在东北看到的情景。“东北的老百姓很穷。有些当地人没衣服穿,就找日本兵的尸体,扒他们的衣服。”舒德洛说,“我们到大连的时候,发现当地人的主食是高粱,原来大米全都被日本人抢走了。”

  虽然东北老百姓忍饥挨饿,但他们却给苏联红军提供了毫无保留的帮助。据舒德洛介绍,一进入中国境内,苏军官兵就感受到来自中国老百姓的巨大支持,“我们要渡河,没有材料建浮桥,当地老百姓就给我们提供木料。找不到木材时,一些老百姓就拆掉自家的小木屋让我们造桥,特别感人。”

  抗战结束后,舒德洛随部队在大连驻扎下来,担任侦察排排长,一直到1953年才随部队撤回国。他回忆说,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当天,他和当地中国人一块庆祝了这个节日。“所有人都非常激动。人们在街上游行,发表演讲,表达快乐的情绪。”舒德洛说,“这一天让我至今难忘。”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