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解放军长春前线司令员萧劲光(中)、政治委员萧华(左)接见曾泽生(右)
1948年10月19日,国民党“东北剿匪总司令部”副总司令兼第1兵团司令官郑洞国在长春率部放下武器。图:郑洞国(中)抵达哈尔滨
从在吉林市连遭败绩奉命收缩到长春之后,曾泽生一直处于左右为难、进退维谷之中。开始的时候曾泽生觉得还可勉强支持,可解放军采取“围困战术”之后,日子很快就不好过了。
长春是一座现代化设防的城市。日伪时期,它是伪满洲国政府所在地,也是原日本关东军司令部所在地。市内构筑了许多坚固的永久性防御工事和特殊建筑物。这些建筑物的地下,有许多建有与其相连接的钢筋水泥坑道和地下室。长春近郊也是碉堡林立,到处有堑壕和瞭望台。防守长春的国民党军是东北“剿总”的第一兵团,此刻主要的还有新七军和第六十军两个军。加上一部分地方部队。共约十万余人。在日伪遗留的工事的基础上,国民党军又先后经过几次加修,形成了以核心集团工事同据点地堡群相结合的防御体系。但在解放军的“围困战术”中,这些坚固的防御系统,基本上已失去其应有的威力和作用。
萧华提出“攻心为上,攻城为下;心战为上,兵战为下”和“三位一体”的长围久困方针,把长春“围”于四面楚歌之中。
5月份的时候,东北解放军对长春发起过一次攻击。那时,东北人民解放军集中了第一、第六两个纵队及五个独立师的兵力强袭长春。但是,由于兵力和火力部署上还未能形成绝对优势,同时,对长春这样坚固设防的大城市的攻击也还缺乏经验,加上对当时新变化的长春守军的情况、部署、地形、工事等都还不十分了解,因而,只在外围战斗中取得了一些胜利,占领了长春西郊大房身机场和一些外围据点,而未能动摇长春市区的整个防御系统。东北人民解放军总部随即改变了策略,对长春国民党军由原来的以军事进攻为主,改为以军事打击、政治攻势和经济封锁“三位一体”的“久围长困”方针,而把主力南移北宁线首先解决锦州问题,马上取得了显著成效。
所谓“三位一体”,就是:军事上紧缩包围,控制要点,封锁机场,打击出城骚扰、抢粮与企图突围之敌;政治上利用敌军内部矛盾和恐慌心理,全面开展政治攻势,做好瓦解敌军工作;经济上则主要是封锁敌人空投和与敌人争空投,以及防止粮草进城。
这一招,对长春守军来说,是致命的。围城之初,长春守军还比较嚣张,小股部队也经常出城袭扰和抢粮;又不甘心困守孤城,曾多次组织突围。但在频遭打击而未能得逞之后,嚣张气焰就慢慢低下去了。至9月,围城已达三个月,大小战斗进行了30余次,仅在小股出扰中就已被解放军毙、伤、俘近3000人。
经济封锁更是给长春国民党守军以灾难性打击。围城部队一方面严格控制入城通路,禁止粮食入城,炮击执行空投任务的飞机,紧缩包围圈,使守军粮源断绝,军心动摇。另一方面大力收容接济长春市内外逃的难民。9月11日,解放军东北军区给第一兵团发出《关于开放长春难民出城的处置》的指示,要求对阻于长春市内的难民,在10天内分批放完,并做好难民的救济和安置工作。9月14日,东北军区又发出《关于防长春之敌突围及保卫秋收》的指示,指出:解放军主力已在北宁线展开作战,长春敌人可能乘机出击和出城抢粮,以求活命;要求围城部队应以坚决积极持久作战的决心,继续围困敌人,保卫秋收,使群众到手的粮食不让敌人抢去,使饥饿疲困的敌人,得不到新的供应。围城部队有力地执行了这些指示,几乎是一颗粮食都不让进城,致使长春城里粮食奇缺,粮荒严重,物价暴涨,货币贬值。国民党的东北“流通券”,票面金额一张就是千元、万元。钞票越来越没有用,猪肉卖到2亿多元钱一斤;粮价从6月到9月仅三个月的时间就上涨了700倍,高粱米从每斤几万元上涨到每斤1亿几千万元,到后来,粮价再高也已有价无市,无粮可卖,甚至一个金戒指只能换一只馒头。
蒋介石不时派飞机给长春守军空投粮食。但车薪杯水,无济于事。据美联社分析,要有20架飞机,每天每架空投两次,才能满足长春守军的需要。但蒋介石根本无法做到。开始每天就只有10多架飞机空投一次,以后就更少了,每天只有三四架飞机,加上害怕解放军的炮火高空乱投,很多食品落到解放军阵地或封锁区内,城内守军所得到的就更少了。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剿总”第一兵团还规定,空投的食品大部分要先供给新七军。这一来,可真是天下大乱了。城内国民党军官兵均已饥饿难忍,别说这规定是“狗娘养的”,就是不这样,肚子要紧,饱死总比饿死强,谁还管你什么规定!谁抢到谁就吃,哪个部队抢到就哪个部队私分。因此,有时为争夺空投食品就互相械斗,甚至动用机关枪。结果,使城内国民党军嫡系与非嫡系,也即新七军与六十军等其他部队之间的情绪更加对立,矛盾更加尖锐。让长春城守军最无法抵御的,是解放军围城部队在军事打击和经济封锁的同时,对他们所发动的强有力的政治攻势。担任围城任务的东北野战军第一兵团,在司令萧劲光、政治委员萧华的指挥下,在长春城外二十余公里范围内形成了一个环形封锁圈,而这一正面宽大、双方工事对峙、声息相通的形势,又为解放军发动政治攻势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因此,长春城内的守军,只感到解放军广泛而深入的争取、瓦解、宣传、策反的政治攻势,就像一望无际的惊涛骇浪,不可抗拒地滚滚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