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清楚地记得,在整理付孔亮遗物时,付孔亮和未婚妻在信中约定,中秋节晚上八点,付孔亮站在边关面对家乡信阳河,未婚妻站在信阳河边上面对边关,遥遥相对唱一首深情的歌。我相信付孔亮的未婚妻一定唱了,因为她根本不知道她深深爱着的付孔亮2小时前牺牲了。
这批侦察兵大都是1965年左右出生,连、排干部都是25、6岁,1956年左右出生,那时部队思想比较纯,官兵关系亲密,战友之情深厚,特别能吃苦,每次再苦再险但精气神特别好,与越军特工队短兵相接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个个勇往直前,奋勇拼杀。
侦察大队有铁的纪律规定,凡是牺牲的战友不能丢弃在敌国,一定要带回来。除非全队覆灭无人回来。其实,对牺牲的战友,活着的战友绝对不会抛下。记得 1984年10月第三侦察连的一次战斗,23名挑选出来的侦察兵在英雄连长李保民(现在郑州公安机关工作)率领下突袭一特工基地,上面驻有54名越军特工。战斗5分钟就结束了,此战,侦察班长陈绍林、吴忠明,副班长王少成牺牲,侦察排长李柱成,班长张船民负重伤。外加抓了2个半死不活的越军特工队员。战斗行动结束时,由于全队3天没有吃上饭,靠野竹笋充饥,大家已是筋疲力尽浑身无力。而四周山头上起码驻扎有3个越军步兵连,包抄过来很难突出去。在这样紧急情况下,战友们用雨衣将牺牲的战友认真包裹好,这才背起他们往丛林运动。认真包裹烈士只是为了不让他们的脸、头发被丛林树枝划破或扯脱头发。我当时背着排长李柱成,李柱成说:“朱教员,这样大家都出不去,放下我你们快走!”连长李保民抱住李柱成说:“你要是不走,我们全都留下来陪你!”这就是战场上的战友之情!
当然,这样也影响了有些行动无法实施。记得某部副指导员汪xx被越军被俘后叛国投敌,他本是部队宣传队的,会作词谱曲。他自己作词谱曲写了首歌,整天在越军“对中国人民解放军前线官兵广播”里唱这首歌,攻击党和国家领导,瓦解我军心。上级决定除掉此人并征求我们大队长的意见。当时,汪xx在越南河江市城里。我们大队长对此只提出了一个要求,能否把牺牲的同志暂时隐藏在对面,行动结束后再去运回来。可能是这个原因,这项除奸行动最后没有实施。
十三军侦察大队对越侦察作战一年,取得了活捉越军特工队员(包括1名少校,1名中尉)5人,击毙敌人170多名(为证明击毙敌人数量,必须带回武器或者关键零件等证明,并从敌人的电报通讯中核实),击伤200多名,摧毁敌人弹药库3座,引导炮兵射击摧毁敌人炮阵地5个的优异战果。与其它侦察大队一起教训了越军特工队,边境和边民得到了安宁,云南边防部队指战员的“战场综合疲劳症”也成为历史名词。
正是这次侦察作战的巨大胜利,中央军委作出了大军区组建特种侦察大队的决定。其它军兵种的特种部队也先后组建。中国人民解放军从此有了真正的特种部队!
二十五年前发生的中越边境侦察作战已经被人遗忘,“国威军威看西南”已经成为尘封的历史名词,躺在麻栗坡烈士陵园的英雄们承受着边关的冷清寂寞,但活着的战友们永远不会忘记你们,永远怀念着你们,等到有一天我们在地下相会时,我们相拥着还会说:为了祖国,宁愿前进一步昂然死,决不后退半步屈辱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