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9月,第五十三军军部撤销,所辖第二一七师改为荆江分洪工程部队水利工程第三师,第二一九师编入第五十五军,并于1969年改为第一六四师。
西北独立第一军 1949年9月11日,国民党甘肃自卫军司令部总司令周祥初等率领第八十一军一部和第一二○军第一七三师在岷县起义,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一军,周祥初任军长。当年11月,该军改编成西北独立第一师,军番号撤销。
西北独立第二军 1949年9月19日,国民党第八十一军军长马惇靖与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达成和平协定,率领所部第三十五、二九四师于宁夏卫县起义,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二军,马惇靖任军长、甄华任政委。下辖第一、二师,共约1万人,隶属西北军区领导。1950年12月,西北独立第二军改编为宁夏军区独立第一师,军番号撤销。西北独立第三军 1949年12月9日,国民党第一一九军在甘肃武都地区起义,改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独立第三军,蒋汉诚任军长、黄忠学任政委。1950年5月,西北独立第三军番号撤销,所属部队编入西北军区所属部队。
解放战争中,人民军队序列中有4个军,分别由解放军和国民党军合编而成。
第十四军 1949年2月14日,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关于统一全军编制的命令,中原野战军第四纵队第十一、二十二旅和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第一一○师合编成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四军。十一旅改称第四十师、二十二旅改称第四十一师、一一○师改称第四十二师。如今这个军仍在人民解放军序列中。
第三十三军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渤海纵队与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第五十九军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三军,下辖第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师,属第三野战军第九兵团建制。7月,第三十四军第一○○师归第三十三军建制。1950年11月,第三十三军奉命改编为华东公安部队兼淞沪警备司令部,第九十七、九十八、九十九、一○○师依次改编为公安第十四、十五、十六、十七师,该军番号同时撤销。
第三十四军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江淮军区第三十四旅、独立旅与在淮海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第七十七军第一三二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四军,下辖第一○○、一○一、一○二师,隶属第三野战军第八兵团。6月,第三十四军进驻南京,担任警备任务。7月,军部兼南京警备司令部,第一○○师调归第三十三军建制。11月,第一○一师调归第十兵团。12月,第一○二师师部调归第三野战军特种兵纵队,后改为炮兵第三师师部。1950年1月,第三野战军教导师6个团调归第三十四军兼南京军区警备司令部建制。同时,军机关一部组建华东军区航空处。11月,军机关及其余部队改编为华东公安第十三师。第三十四军番号撤销。
第三十五军 1949年2月,中国人民解放军鲁中南纵队与在济南战役中起义的国民党整编第九十六军第八十四师合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十五军,下辖第一○三、一○四、一○五师。国民党起义将领吴化文任军长、何克希任政委,隶属第三野战军第七兵团建制。4月,第三十五军调归第八兵团指挥。9月,第一○三、一○四、一○五师分别兼衢州、绍兴军分区和杭州警备区。1950年1月,第三十五军番号撤销。军部及军属炮兵团调归华东海军。
国民党起义军脱胎换骨,面貌一新,在中国革命战争史上留下了可圈可点的历史功绩
南昌起义、广州起义、平江起义、宁都起义,这四大起义都发生在中国革命的艰难岁月,起义军将领和基层官兵大多数是自愿参加起义的;起义军转变成红军后,大都改造和锻炼成军队的骨干力量,成为人民军队发展壮大的火种,有些起义军后来成长为人民解放军的王牌部队。
解放战争时期的国民党起义军,相当一部分是迫于人民解放军的军事压力,在中国共产党的政策感召和人民解放军的政治攻势下起义的,一部分是在人民解放军兵临城下或被包围的情况下不得已而起义的,尽管这样,也为加快人民解放战争的步伐起到了重要作用。
毛泽东在中共七届二中全会上指出:“辽沈、淮海、平津三战役以后,国民党军队的主力已被消灭。国民党的作战部队仅仅剩下100多万人,分布在新疆到台湾的广大的地区内和漫长的战线上。今后解决这100多万国民党军队的方式,不外天津、北平、绥远三种。”
解放战争期间,国民党军投诚、起义出现三次高潮:第一次高潮,出现在解放战争之初。这一时期国民党军倒戈数量不多,但政治影响很大。此时,国共军队之间的力量悬殊,蒋介石夸下海口要“三个月剿灭关内共军”,结果,不但“共军”没有被如期“剿灭”,“国军”却接二连三地起义投诚。先是1945年10月30日高树勋率新编第八军在河北邯郸起义,接着是1946年1月郝鹏举率第六路先遣军在山东台儿庄起义,再就是1946年5月30日潘朔端率第一八四师一部在辽宁海城起义。“走高树勋、潘朔端的道路”,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成为共产党军队开展敌军工作的一个很响亮、很震撼人心的口号。第二次高潮,出现在1948年9月至1949年1月的战略决战时期。在此期间举行的起义,对战役进程起了重要的推进作用。其中,吴化文率整编第八十四师于济南起义,使攻城时间缩短了一半多;曾泽生率第六十军于长春起义,使解放军首创和平解放大城市的先例;傅作义率北平20万守军接受和平改编,使千年古都免遭灭顶之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