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家岭战役结束后,部队奉命撤往南昌,我营幸存的伤病官兵相互搀扶、艰难跋涉,到达南昌时,我实在撑不住倒下了,处于半昏迷状态。团长迅速把我送到南昌最好的一家法国人办的医院救治,我患的是重伤寒。当时南昌白天经常遭到敌机轰炸。医生护士的敬业及对抗日军人的关怀令人感动。后来医生对我说:“韩营长,晚来一天,你就没命了。”
武汉会战结束后,第91师所剩官兵(不足2000人)随汤恩伯第31集团军开往湖南宝庆整训。刚到宝庆时,我吃不下饭,睡不好觉,悲痛万分。想我英勇的第91师,东北奋起抗日,从黑龙江畔到长江畔,纵横9省抗击强敌,先后参加东北抗日、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河北永定河地区抗战、豫北抗战、山西太行山抗战、豫皖对日游击作战和武汉会战。由于是独立师且战斗力较强、与日寇作战经验丰富,经常被调动与强敌作战且往往是孤军作战,战后却得不到补充,只得缩编。这支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名声颇大 (最多时曾拥有7万余众)的抗日义勇军队伍,为了国家民族的生存,奋勇搏杀,历经7年转战,最终在保卫大武汉的会战中熔入抗战的烈焰,与敌同归于尽。
时至今日,每当我想起第91师,一幕幕悲壮的与日寇厮杀的场景就浮现在眼前;官兵冲锋陷阵的呐喊、重伤病官兵的呻吟,犹在耳畔,悲从中来,久久不能平静。我怀念冯占海将军,怀念王锡山将军,怀念赵维斌将军,怀念英勇抗日的第91师官兵;怀念那些在战场上为国捐躯的官兵,也怀念幸存下来的官兵。历史不会忘记他们,人民不会忘记他们。
作者简历:韩声涛,1912年生,山东平度人。1931年参加东北军。在14年抗战期间,历任战士、排长、连长、营长、副团长,先后参加东北抗日、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河北永定河地区抗战、豫北抗战、山西太行山抗战、豫皖对日游击作战、武汉会战(万家岭战役)、随枣会战、冬季攻势、枣宜会战、豫南会战、豫中会战,所在部队为吉林抗日救国军、国民革命军陆军第91师和第4师。先后毕业于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洛阳分校、西安长安军官训练团和昆明美军参谋学校。1949年1月任四野第45军135师副师长(此前任国民革命军第13军299师团长),参加衡宝战役(所在师对抗敌4个主力师的包围,在该战役中起了关键作用)和广西剿匪。1951年调任设在武汉汉口的第一高级步兵学校(辖商丘、信阳、长沙、南昌、桂林和广州共6所步兵学校)教务处副处长(副师级,主管军事教育)。1955年被转业到湖北省襄阳高中任副校长,后被打成“右派”,“文革”中受迫害。现为湖北襄樊四中离休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