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瞭望>

央视记者王冠:美国政府不自信害怕中国崛起

来源:米尔网 时间:2015-12-24 19:10:33

  上周日,我和美国哈佛大学学者在今日俄罗斯电视台就南海问题进行电视辩论的视频,引发了网友积极转载和评论。作为一个中国人,我觉得只是尽了绵薄之力,抓住机会说出了一些西方人不愿意去思考和面对的观点。毕竟,全世界不该只有西方媒体一种声音。

  面对突然而至的鼓励和支持,颇感意外,备受鼓舞,同时也压力陡增:在国际舆论的竞争中,中国媒体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记得10年前在21世纪杯全国英语演讲比赛的即兴问答环节,我被问到将来想做什么,我说我想“用一种全世界能够听懂的方式更好的解释中国”。我沿着这条路走了整整10年,仍然是前路漫漫,上下求索。

  央视北美记者王冠

  为什么说“路漫漫”呢?我们来看一组最新数字吧。

  美国权威皮尤民调(Pew)12月9日公布的民调显示,只有38%的美国人对中国有正面印象,这一数字是过去10年的低位。相比之下,90%的美国人对英国有好感,80%的美国人对日本持正面态度。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十分复杂,在此无法做更深入的探讨。而西方媒体对中国的报道显然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对于大部分没有去过中国的美国人而言,他们对中国的认知来自媒体。而美国媒体对中国的报道近年来却是越来越负面。

央视记者王冠与美学者激辩

  过去4年在美国的驻外工作中,我有机会接触了很多美国白宫、国会和国务院官员,多次与美国政府幕僚私下长谈,同时近距离感受美国媒体涉华报道。我认为负面报道的深层原因是美国社会长期形成的政治文化。

  20世纪30年代,美国掀起了逮捕国内共产党人、渲染共产主义恐怖威胁论的“反共思潮”。我接触的一些美国政界和学界人士承认,这种思潮残余至今仍影响美国对华舆论。一位美国前官员曾对我说,当年麦卡锡主义等反共思潮之所以盛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1929年开始的经济“大萧条”让美国的治国精英们慌了,“他们第一次对资本主义制度本身产生了深深的怀疑,而此时又出现了一种对工人阶级很有吸引力的社会主义制度,美国政府当时也怕乱”。虽然大半个世纪过去了,伴随着今天中国军事和经济力量的全面崛起,在美国政坛,不论是信奉民主自由优越论的左翼,还是代表保守派的右翼,在战略上遏制由共产党执政的中国是他们很容易找到的“最大公约数”。身在这样的“上层建筑”文化中,美国的报社、电视台、网站编辑部里的每一位记者和制片人很难不受其影响。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