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匮乏是日本在二战中失利的重要原因。没有石油,精锐的日本海军就成为一堆废铜烂铁。
鲜为人知的是,日本当初看出了大庆有石油,并且组织开采。幸运的是,大庆的石油最终没有被日本人挖到……也因此,中国发现大庆油田,最受刺激的是日本人,他们先是目瞪口呆,然后捶胸顿足、后悔不迭,因为在曾经日本统治的伪满洲国,“天赐的良机”与日本擦肩而过。

资源匮乏是日本在二战中失利的重要原因
上世纪20年代末,由于各方盛传在中国东北发现石油的迹象,日本人下定决心要在这一地区寻找石油。1931年“9·18事变”后,日本加速对华战争准备,日本政府经营的“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内有一个名为“满铁调查部”的机构,它的探矿队就像过篦子一样在东北大地肆无忌惮地寻找战略资源,石油当然是主要目标。
没有石油,精锐的日本海军就成为一堆废铜烂铁
当时,日本东北帝国大学的高桥纯一是公认的石油权威,他的石油生成理论是所谓的“海底腐泥起源说”,即石油生成的条件必须是海洋沉积型地质构造,藻类和微生物死骸堆积形成的有机物在地热的作用下分解而成,埋藏在具有海相沉积的地质区域。根据这个理论以及渗透到地表的沥青凝聚物,日本将找油重点放在辽宁南部地区,原因是这里比较靠近海边。日本选择的集中勘探区是阜新地区,就是后来属于辽河油田的边缘构造带上。辽河油田1995年的生产量是1500万吨,也是日本当时需要量的5倍。但辽河油田的高流动性原油埋藏在地下6000米处,而当时日本的技术只能下探到2000米。所以后来日本人听说辽河油田被发现后感叹说:“当时即便站在油田正中央,也找不到石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