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漫整编路:抗战初开时中国庞杂的军队体系
抗战之前国民政府军队数量庞大、战斗力低下,消耗国家过多的财政支出。德国顾问认为在当时中国军队的战斗力不足以与日军抗衡,因此必须将国家有限的财政能力集中起来建设新军,精简军队裁汰冗员刻不容缓。这一思想和蒋介石不谋而合。北伐战争胜利后,南京政府即设想开始裁军工作。
但当时全国超过200万人的军队分别为蒋介石、阎锡山、冯玉祥、李宗仁等各派系所控制,更重要的是蒋介石试图通过裁军加强嫡系实力,削弱其他新军阀。一番讨价还价中国民革命军编遣委员会成立,德国顾问参与了裁军工作,并在蒋介石的授意下,拟定了编遣方案。根据德国顾问鲍尔的《军队编遣方案》,全军将被压缩为65个师、骑兵8个旅、炮兵16个团、工兵8个团,总人数80万。全国军队完全隶属于中央,以求达到蒋介石所谋求的军政令统一。
但是各派新军阀都想在编遣工作中保存自己的实力,削弱他人力量,《军队编遣方案》无疑不能满足各方的这种要求,因此矛盾重重,爆发战争,最终发展为各地方实力派联合倒蒋。蒋介石经过中原大战击败各路新军阀,使整编工作得以继续开展。1933年南京政府军政部根据德国军事顾问提出的建议继续进行浩浩荡荡的整军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