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师辖2旅4团,编有骑兵连(排),炮兵营(连),工兵连,通信兵连,无线电排,师军医院、特务连各1,同时又规定骑兵、炮兵因马、炮数不足可以缩编以至不设,工兵无器材者不设;辎重连平时不设,于必要时得呈请成立输送队。团辖3营,机关枪连(6门),迫击炮连、通信排各1。营辖3连,连辖3排,每排附轻机枪2挺或1挺,如无轻机关枪时改携步枪。对比年“调整师”编制,“整理师”在师、团、营、连级均呈现出非常大的差距;不仅如此“整理师”在与“调整师”类似的单位配置上,也存在较大的区别。与日军师团的差距就更不可以道里计了。
按军政部之计划,1937、1938两年均按照1936年的标准,各调整20个师,至1938年底,即有60个师80万人之众,以作为国防军;其余一般部队,按照相对较低的标准,共整理60个师,更换枪械补充装备,使其编制划一,作为预备部队及守备地方之用。至1938年底国民党军预计“共计调整、整理各六十个师,统计为一百二十个师”。然而此计划实施仅半年,即因战争爆发而中止,仅调整野战师10个,整理野战师17个。
实际由于整军时间太短(原本定于1938年底完成60个师的整编工作),自产武器无法满足需要,外购的德式武器也没有全部到货(开战以后,德国在日本的压力下逐步取消了军事合同),最终这60个师中只有87、88、36师3个德械师和1个中央教导总队基本达到了赛特可将军关于轻步兵的要求,其他50多个师的由于装备不全,训练有限,尚且远远没有达到这个标准。这60个师的战斗力也比日军二流师团差一大截,至少重武器方面无法相比。但他们依旧成为抗战初期中国竭力抵抗侵华日军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