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议期间,有的抗联领导人对东北抗日游击战争的前途发生了动摇,提出把中共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日联军按地区分属苏联远东边防军的各军分区,不再保存自己的组织系统。周保中坚决反对这种取消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日联军的主张,并认为,苏联边防军不能干涉中国共产党的内部事务。共产国际执委会讨论后,肯定了周保中的正确意见,否定了取消中共东北党组织和东北抗日联军的错误主张。在共产国际的直接指导下,这次会议正确地估计了东北的斗争形势,确定了保存干部、积蓄力量、坚持长期斗争的方针。会后,周保中受与会者的委托继续留在伯力,等候同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取得联系。
由于东北斗争形势极为严峻,抗联官兵不得不转移到苏联
1941年初,为了便于对这些过境部队的统一领导和管理,苏方建立了两个驻屯所。这便是被抗联战士称为“野营”的地方。野营有南北之分。北野营位于距伯力东北75公里处的雅斯克村,依山环水,森林茂密,具有天然的滑雪场和游泳区,是军事和体育训练的最佳场所。因位于黑龙江边,能与外界联系,又非常隐蔽,这里被选为建立东北野营的最佳地点。
黑龙江的俄文是“阿穆尔”,字头为“A”,所以,这里被简称A营。先期过境整训的第二路军总部直属部队、第三路军三支队,约300余人驻扎于此。南野营位于海参崴(符拉迪沃斯托克)与双城子(沃罗什诺夫)之间一个被当地人称为蛤蟆塘的小地方。因其靠近沃罗什诺夫城,故也被称为B营(沃罗什诺夫的俄文字头)。抗联第一路军警卫旅和二、三方面军500余名将士驻B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