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旬阳而来
在汉江和旬河的交汇处有一个天然形成的太极图,而旬阳县便座落在这里,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赋予了旬阳县神奇的自然景观,同时也蕴藏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它是全国最大的汞锑矿产基地。到了诸侯割据的战国时代,旬阳正处在秦、楚两国的交界地带,虽说位于山区,陆路交通十分不便,不过险要的地理形势、便利的水路运输又让这里成为了秦、楚两国必争之地。公元前221年秦国灭掉了楚国,终于占领了着名的旬阳,也占有了水银的蕴藏地。于是今天人们可以遥想2000多年前的秦国人,就是在这宽阔的汉江水面上,为众多的船只挂起了风帆,装载着大量的汞矿石浩浩荡荡地从旬阳驶向了秦始皇陵。
秦陵彩绘兵马俑
自于巴郡
在当时重庆东南地区丹穴山有一个叫清的寡妇,她可不是一个普通的女人,而是当地最大的汞矿主。《史记》特别提到了清这个特殊的女人。她是一名生活在四川的寡妇,因为她的家族掌握了丹穴山这个地方,世代靠着它,赚了很多钱。其中,丹穴山指的就是现在重庆市酉阳县的银岭山,这里自古以来就以盛产丹砂而着名。
丹砂样品
丹砂一个最主要的用途就是提炼水银,东汉学者许慎的《说文解字》记载,在上古时代,丹砂这种红色矿石的主产地很少,主要集中在巴郡和南越两地,也就是现在的重庆和广西。故秦始皇地宫的大部分水银可能就来自于巴郡这个地方。据传清很可能是巴巫家族的传人,就是巫师群体中最具权威的巫师。但在秦始皇看来,清不是一个简单的巫师,也是一个掌握不死之术的巫山神女,所以秦始皇为了实现永生的梦想,完全有理由为清的丹砂经营提供一切必要条件和庇护,而作为回报,清也完全可能为秦始皇陵地宫提供大量的水银和不死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