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鬼子的“三八大盖”真那么神?全是吹出来的(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5-06-29 14:05:42

  另一个方面,日本当时国内限制也使得日本军不能从三八式步枪时代转为现代化战争。因为日本工业相对落后于西方,而日本军事战争机器非常庞大,如特别花钱的海军(航母,战列舰)或者飞机制造业等,要在这些领域集中有限的国力,结果使得日本军部只能牺牲陆军的利益,推迟日本陆军更换三八制式步枪的时间,集中国力来发展其他军种。

  军部甚至指示,对于对手的坦克,战车等决不能露出怯色,要勇敢地面对面战斗,于是很多士兵端着步枪冲向坦克。或者,要求士兵运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使用大量的堑壕战术来对付地方的坦克,火炮以及机关枪的进攻。

  当时的日本国力如果与军力相互合起来看,有心人会注意到,平衡非常差。拿海军的例子就很明显,日本是在维持国力以上的军力,所以军事费用,维持费用,以及武器装备的更新费用如果同时产生,日本当时就会破产。

三八式步枪枪膛

  弹药的供应也是这样,自己国家的国力不能生产出这么多的弹药,供给超过自己国家国力的军队,这样对于军队的弹药供应出现问题,发生供不应求问题。而军队的数量不能减少,也不能贸然更新新的作战战术,因为新的作战战术就是要大量使用弹药(国家钢铁制造能力)来供应维持,日本没有这样的国力,这样就先让其他国家使用新的战术,让他们大量生产,消磨他们的国力,而日本尽可能温存自己国际,以备最后的决战。

  当年的日本工业能力只有美国的十分之一都不到,而技术能力想超越欧美的想法,直到战争结束也没有实现。很多人还认为日本技术当时一直是领先世界,只不过数量上是输给美国的观点也是误区。

  如日本为了制造雷电喷气战斗机,当时图纸上要求是一次性铸造完成,但是日本当时的技术不能制造金属模具,只能花费人力来一点一点手工加工完成。笔者在文章中反复提到日本当时的钢铁生产,与战后日本钢铁生产世界第一的状况不同,当时日本的制铁技术并不完备,铸型技术也是非常低级,并且精密机械也不先进,加工精度非常糟糕。

三八式步枪分解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武器并没有所谓的统一规格,不是不想根据规格制造,而是能力没有达到,精度的稳定性差。所以包括三八式步枪在内,不调整射击精度很差。

  有人在回忆录中提到,日军标配小手枪(王八盒子)就是精度非常差。甚至相同步枪的零部件互换性很差,这样的武器在前线是很有问题。如果在几枝被打坏的枪支中,寻找零部件拼成一枝好枪,这样的军队既是普通,也是经济性的。但是当时日本军队却做不到这点,日本军队实在不经济。

  根据从战场归来的士兵回忆,日本弹药的制造精度很差,所以弹药卡壳特别多,为了增加射击精度与次数,日本决定用手可以调整的三八式步枪,所以三八式可以调整,出弹稳定命中率高,自动步枪,出弹量多,卡壳多,命中率低,不经济的断论由此而来。

  其实所谓三八式优越于自动步枪的结论,反映出日本与日本军本身构造上的问题。三八式步枪的辉煌不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而是在明治维新,这个时候才是神器的黄金时代。

  最终结论,日本陆军为何一直使用三八式步枪,不是这款步枪的超前能力,而是为了牺牲日本陆军的发展,而达到确保维护日本整体军力的目的,换句话说是牺牲局部换取整体的不得已的办法。但在战争后期,这样做法让日本军在海岛争夺战,以及缅甸等地作战时,因火力不足造成空前失败。战后有人却在制造神话,日本军人因为精湛技术才不使用自动步枪,简直是拿生命当作儿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推荐新闻图片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