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斯福:假如没有中国,假如中国被打垮了,你想有多少个师团的日本兵,可以调到其他方面来作战,他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打下印度……
“如果罗斯福的这种假设成了现实,那么,就不会有今天的世界。”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李良志说, 1931年9月18日,日军侵占中国东北,中国的抗战就开始了。这比欧洲反法西斯战争整整早了8年。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任何阶段,中国战场始终牵制和消耗着日本陆军的绝对主力。日本历史学家藤原彰在其所著《日本近现代史》中写道,“在对英美开战后,日本陆军主要战场在客观上仍然是中国大陆。”美国总统罗斯福
这一点,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看得十分清楚。
1942年1月6日,罗斯福在致国会的国情咨文中说,“千百万中国人民在漫长的4年半里顶住了轰炸和饥荒,在日本武装和装备占优势的情况下仍然一次又一次地打击了侵略者。”一个多月后,他在一次“炉边谈话”中又说:“我们必须帮助中国进行现在的卓越抵抗和以后必然来到的反攻――因为这是打败日本的一个重要因素。”
浴血奋战的中国军队
早在1940年,希特勒横扫西欧时,日本也制订了包括东亚、东南亚、南太平洋各岛国的“大东亚共荣圈”计划,与德、意结成三国军事同盟,积极准备“南进”。
然而,当日本海军耀武扬威于印度洋时,陆军却无法抽调足够的兵力与之配合,太平洋战场上的盟军因此度过了最困难的时期。军事科学院著名军史专家彭训厚说,中国军队从1939年冬开始发起的冬季攻势,给日军以惨重的杀伤,使日军非但未能为“南进”抽出力量,反而被迫向中国战场增派了两个师团。日军攻打澳大利亚、锡兰的计划被迫放弃,与德军会师印度洋,击溃英、苏,控制世界的狂妄目的就这样破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