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军事>武器装备>

歼20的研发充满挑战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24 19:06:35

  

  同时,这套系统还可以探测到敌方地面目标的红外信号,锁定然后攻击。美国F-35战斗机所使用的光电跟踪作战系统(EOTS),该系统是AN/AAQ-37探测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另外一款第五代战斗机,俄罗斯的T-50,采用的仍旧是传统的球形光电探测系统,采用这种系统可能是出于降低杭电系统综合性能和成本的考虑,但同时也增加了雷达反射面积。

  从目前来看,以雷达为主要探测手段的超视距空战系统在已经发展到顶峰,它已经发展成为包括预警机、机载火控雷达、主动雷达制导空空导弹、敌我识别、数据链、综合电子对抗系统在内的综合性系统,特别是相控阵雷达、射频存储等技术运用。让超视距空战系统的目标探测、电子对抗、多目标攻击等能力得到飞跃性的提高,已经成为现代空战主要形式,已经成为新世纪作战飞机的标准配备。

  不过雷达有一个缺点就是需要辐射电磁波,从而暴露自己的位置,这个缺点对于隐身飞机来说尤其敏感,另外雷达隐身技术也取得了明显的进展,成功的让战斗机的RCS下降了几天个数量级。

  如果不采用突起的光电探测系统,就必须采用埋入式窗口,这样每个光学窗口的视野受到限制,就需要多个光学窗口,如何把多个窗口的信息融合在一起就成为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

  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则很好地解决了探测与隐身之间的矛盾问题。我国的歼-20战斗机采用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在技术上并非是不可能的。

 

  

  因为歼-20战斗机研制的时候已经有第五代战斗机在使用这项技术,所以早期版本的歼-20很可能就留有这方面的余地,以便后期升级改造,这也能解释为什么编号为2001的歼-20战斗机机头位置会出现凹陷构造。

  从技术上而言,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有两大关键问题。一是要解决红外头的高敏感性问题,让它看得够远够准;二是要配以高性能的计算机,要能把各个传感器的信息集中处理。在这两个问题上,中国的军工企业都有自己的优势。

  这是一个很令人振奋的消息,我们可以从中管窥到歼-20这种战机起点之高。虽然国外评论很喜欢拿歼-20与美军的F-22做比较,但我们可以看到,虽然歼-20战斗机的整体设计可能是为了与F-22相抗衡,但是其航电系统则是瞄准着更高一筹的F-35。

  歼-20四代机若采用了了分布式光学孔径系统,不仅可以大大提高战场感知能力和情报探测能力,更为重要的是,在雷达隐身方面的性能也获得空前提高。设想一下,如果歼-20与F-22正面对抗,在航空电子系统上歼-20占优;而在对付F-35的时候,飞机本身性能占优。这样一来,歼-20在对付F-22和F-35的时候都能游刃有余。

  新歼20战机首飞技术问题或全部解决

  据网友消息,中国最新版2011号歼20战机成功首飞,伴飞的是1架歼10S战机。12点30分左右2011号歼20战机成功降落。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