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业调查>

共享单车在资本的推波助澜能多远?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7-01-12 19:11:19

a4956e2cac07b046576fa0b2c903416a

  各路资本的疯狂聚集,共享经济的推波助澜,造就了共享单车火爆的发展势头。从去年开始,共享单车在全国全面兴起,并获得各路资本青睐,上演了融资竞赛。提及共享单车,无论你唱好还是唱衰,它都已然渗透我们的日常,成为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并逐渐成为都市生活的一种常态。

  摩拜单车、ofo分别宣布完成超过1亿美元的C轮融资,更有新兴的共享单车平台加入这个市场,硝烟已经燃起的共享单车的刚需市场有多大,是否盈利恐怕面临不确定的诘问。

  共享单车再现融资大战

  12月13日,优拜单车正式对外宣布,获得黑洞投资1亿元的A+轮投资。这或许是2016年的共享单车的最后一轮融资。也就是说从资本市场的角度来看,从今年8月初ofo单车获得真格基金和王刚1000万元A+轮融资,到今年12月13日优拜单车宣布完成来自黑洞资本的1亿元A+轮融资,摩拜、ofo、小鸣、优拜四家企业已经累计获得了十一轮融资。

  这时,各家单车企业的融资情况就一目了然了,基本上各家融资金额至少都在一亿元左右。其中,ofo和摩拜融资早,融资金额也最大,以美元为单位;小鸣单车、优拜单车还处在人民币融资阶段。

  而投资方不仅有红杉资本、中 信 产 业 基 金等知名投资机构入局,滴滴、小米、腾讯等互联网巨头们也加入其中,此外,自行车制造企业凯路仕投资小鸣单车,美团创始人王兴的个人投资也加入进来了。

  而滴滴作为ofo的战略投资方,向摩拜目前最大的竞争对手ofo提供了数千万美元的融资,并宣称,未来在滴滴APP有望直接体验到ofo的服务。有趣的是,作为滴滴多轮投资方的腾讯,此刻却与滴滴分站两队,向摩拜单车投资了数千万美元。

  可以看出的是,这些资本大佬们像商量好一样,认为目前正是共享单车的好时候,因此资本入场势在必行。而大规模的融资彷佛也成了“单车大战”的入场券,融资大战目前丝毫未现结束战斗的迹象,反而有越来越多的玩家毅然决然地进场,资本市场可谓是硝烟弥漫。

  盈利模式还需进一步探索

  根据ofo相关负责人提供给本报记者的数据,ofo在全北京投放城市单车6万辆,投放学校单车4万辆,城市单车使用率为每车每天6到9次,学校单车使用率为每车每天9.6到10次,ofo每辆车的盈利周期可以缩短到两个月内。ofo相关负责人透露,预计明年公司将全面盈利。而摩拜单车方面,每辆车每天使用率大概是6到9次,盈利周期预计是一年半左右。

  虽然通过单车的租金,ofo和摩拜单车回本可期。但在整个企业运营中,还有高额的管理、运营维护成本,仅仅依靠单一的租金收入很难带来可观的利润,也很难维持长久发展。盈利模式的探索依旧是共享单车行业的难题。

  摩拜单车CEO王晓峰表示:“我们之所以还在不停地找投资者,就是因为没有清晰的盈利模式,希望别人给我钱,让我活下去、让我们继续发展,让我们跑得比别人快,然后一起找盈利模式。所以说到创业项目,现在谈盈利还太早了。”

  针对摩拜的上述问题,摩拜相关人士表示,产品正在针对每个问题进行逐一迭代升级,摩拜尊重每一位用户的投诉,提升摩拜单车的用户体验。

  张旭认为,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依旧是模糊的,至今较为成功的ofo和摩拜孰好孰坏目前还分辨不出来,还需要一段时间来观望。“现在共享单车盈利模式同质化严重,用户黏性较低,更多的用户使用的是距离自己最近的单车,未来两家公司还需要努力做品牌建设。”

  单车生产市场已现“天花板”?

  无疑,共享单车大热时,自行车制造企业已经受益。如信隆健康自12月19日在回答投资者提问中确认“系摩拜的供应商”时,股价一路上涨,并在近期连续2天涨停,12月至今涨幅已超过20%。上海凤凰、中路股份、深中华A也跟风异动。梦网荣信12月26日披露加入共享单车战团之后,股价也被直线拉升。

  平安证券研报指出,共享单车的市场规模在120到200亿元,共享单车的投放量和使用频率直接决定了市场空间。在政府支持背景下,利润率如果在50%,大概会有60到100亿元的最终利润体量。

  据深圳市交委发布的数据显示,深圳目前有4家互联网自行车企业(摩拜、ofo、小蓝、小鸣),投放车辆约12万辆,根据各企业推广计划,至春节前全市推广规模将达到21万辆。

  上海自行车行业协会方面统计,截至2015年底,上海共有9个区推行了公共自行车租赁项目,已建立公共自行车网点1021个,投放自行车27812辆。但随着以摩拜为代表的互联网租车企业的介入,短短几个月,仅摩拜和ofo这两家公司投入的自行车就已接近15万辆。上海今年底前还有多家公共自行车公司投入运营,车辆投入量在25万辆左右。明年上半年估计可达到50万辆水平,基本形成全市的公共自行车网络化运行。

  “周末到深圳湾公园一看,到处都是车,人走路都没法走了。”市交委相关负责人称,由于越来越多的共享单车进入,深圳部分区域和道路的单车承载量已显得超载,未来可能在全市自行车总量上形成限制。这也意味着,共享单车将不可能无限量地准入。或许,“天花板”很快就将到来。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