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流销售双双“飘红”,这个元旦小长假,沪上百货店普遍“收成”不错。据获悉,跨年营销“大户”第一八佰伴仅12月31日至次日凌晨销售就破6亿元,巴黎春天五角场店开业10年来首次在跨年夜销售突破千万,南京路置地广场同比上涨超过10%。
此外,有分析指出,零售将逐渐有较好回暖预期。那么,实体店回暖背后又有哪些原因?
线下百货店元旦成绩不错
虽然改造升级后还有部分店铺未开业,但第一八佰伴依然迎来2017年“开门红”。“从2016年12月31日上午7点至次日凌晨2点,共实现销售6.2亿元,客流达12万人次。”第一八佰伴总经理张海波表示,如果剔除未开店铺的因素,同比增幅在5%左右。“即便大力度营销结束后,1月1日、1月2日两天的销售和客流也比往年有明显增长。”
在这两年崛起的五角场商圈,巴黎春天五角场店也在12月31日这天写下开业10年来的“新纪录”:当日销售额首次突破1000万元。上海巴黎春天五角场店总经理沈科透露:“五角场店的最高纪录在‘不打烊’期间,为4700万元;12月31日跨年单日,往年销售在600至700万元左右,今年业绩几乎翻番。”据了解,整个元旦小长假沪上巴黎春天多家门店,销售普遍增长3成以上。
南京路置地广场相关人士则说:“销售真不错,有点出乎预料,3天同比增长超过10%。少女装、休闲男装、鞋子等销售最好,可能天气不太冷,大家都愿意出门购物了吧。”
网购客回流是主因
张海波和沈科都认为,网购客回流是推动销售的主要因素之一。“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顾客回归理性,线下实体店商品品质的保障和服务体验不断提升,让顾客更愿意走进店堂消费。”张海波说。沈科也表示,在重要节假日,愿意走到实体店的消费者在渐渐增多。“可信度和消费体验氛围,是实体店的优势。这几年,零售市场上,性价比成为顾客看重的因素,同时消费升级的趋势也很明显。”
有数据显示,未来“计划更多通过实体店进行购物”的消费者比例从2014年的18%攀升至26%。
在上海,主打羽绒服品类的光大万商生活广场元旦假期也迎来了客流高潮。“从工厂到商场的直销模式,让光大万商的羽绒服价格更透明、更亲民。”光大万商负责人表示,做强做精某大类商品,或主攻某一类客群,捕捉到细分市场,可能是未来线下实体店的出路之一。
线上线下价格将更趋一致
据了解,在元旦假期,珠宝黄金、化妆品、成熟女装等是巴黎春天的热销大类。对于新的一年,沈科说,巴黎春天将继续借外力,包括网络团购券等形式继续把商品价格“优化”,让线下价格也同样有竞争力,此外,做强成熟女装、休闲运动、儿童类品牌,则是跟随消费升级趋势顺势而为。
有电商专家认为,当电商发展进入成熟期,O2O线上线下一体化会越来越明显,早期的线上低价策略逐渐向线上线下价格一致转变。
光大证券不久前一份报告分析,零售将逐渐有较好回暖预期。线上终端在双十一的数据平平,有利于线下实体店逐渐回暖。而CPI数据重回“2时代”也有利于零售终端的销售增速提升。光大证券认为,未来一段时间,零售将逐渐有较好的回暖预期。尤其是抗通胀的超市板块以及黄金珠宝行业,都将有一定的表现。看好社区类零售企业。在未来的两个季度,零售在旺季以及CPI通胀预期双重作用下,我们认为将迎来近几年来少见的小高潮。
链接
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有望再破万亿元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商业中心城市,已将“建设国际消费城市”明确写入“十三五”规划纲要。日前,有关部门提供的一些数据和指标体系显示,上海迈向国际消费城市的步伐正在加快。
2016年1月—11月,上海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965亿元,增速达7.8%左右,全年数有望在2015年之后再次突破1万亿元,位居全国主要城市前列。而反映国际消费城市能级的重要指标——吸引国际消费和引导境外消费回流的能力,上海市场所散发的“磁力”也越来越大。2016年1月—11月上海接待国际旅游入境人数创下新纪录,达786万人次。
上海市商务委主任尚玉英表示,上海已经明确了建设国际消费城市的线路图:“未来三到五年,加快形成‘国内国际、双管齐下’的消费发展格局,把上海打造和建设成为我国国际化程度最高、消费市场规模最大、消费环境最好、引导创新能力最强的综合性国际消费城市;未来五到七年,成为全球知名、亚洲领先、位居全球前列的国际消费城市,成为全球消费资源进入中国乃至亚洲市场的首要门户,成为中国品牌集聚并走向全球的窗口和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