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时尚零售业节节败退,美国奢侈品牌RalphLauren悄然关闭其位于香港2万平方英尺的旗舰店后,下一个陷入了关店潮的,是意大利奢侈品牌Prada。
据悉,Prada将于12月31日关闭其位于半岛酒店购物中心的精品店。最新迹象表明,零售业的下滑正在伤害高端品牌。
这个意大利奢侈品牌在1986年首次亮相尖沙咀,面积3091平方英尺(约合287平方米)。随着中国内地消费者越来越少的来到这座城市,分析师称,在过去十年里的快速扩张之后,更多的奢侈品店将会面临下滑。
一位半岛酒店发言人在电子邮件中称:“半岛商场和Prada之间的租赁合同将于2016年12月31日到期。”店员称,一些销售人员已经离开,另一些去往品牌旗下的其他门店。Prada在香港总共有11家门店,公司年中报告显示,今年的上半年在中国的销售额下跌了24.4%,其中“香港和澳门地区下滑的影响严重”。
值得注意的是,从11月底开始到来年的1月,历来是香港购物打折力度最大的时候,然而随着近期各大品牌的“中途退场”,打折季似乎也难以挽回香港零售行业的颓势。
关店潮还将持续多久
受到香港市场持续低迷和高昂租金成本波及的品牌还有Ralph Lauren、Forever 21、 Abercrombie & Fitch、Coach、Burberry、TAG Heuer等等。
Ralph Lauren在本月早些时候关闭了铜锣湾面积约2万平方英尺(约1858平方米)的门店;Forever21预计明年初关闭铜锣湾京华中心约5万平方英尺的旗舰店,仅保留旺角约1.9万平方英尺的门店;英国时装品牌Burberry在下一财年计划缩减太古广场旗舰店50%的面积。Coach和美国青少年时尚品牌Abercrombie & Fitch在租约未满的情况下选择了提前撤店,由于提前解除租约,Abercrombie & Fitch将在明年第四季度支付高达1600万美元的违约金。
不仅仅是服装,法国奢侈品集团LVMH旗下腕表品牌泰格豪雅(TAG Heuer)也在去年关闭了铜锣湾罗素街的店铺。此外,在奢侈品领域珠宝、钟表、有价值的礼品等,在今年的前10个月录得的销售额下降了19.7%。
咨询公司OC&C Strategy 预计,香港的关店潮将持续两年时间,直到香港零售业恢复常态。
以前,许多国际品牌在香港大肆扩张,其品牌在香港门店的数目多于在其发源地城市,但现在,品牌开始回归品牌发源地投资开设更多旗舰店,更强调品牌的根基和历史,专注于服务那些到品牌发源城市旅游的中国消费者。
据零售市场观察人员指出,虽然最近部分如连卡佛的香港零售商的销售业绩回暖,但香港对于中国游客而言,已经不是首选以及必须的购物城市。因为现在一些亚洲和欧洲的发达国家放宽对中国大陆居民的签证要求,因此中国游客更多地会选择出国购物。与此同时,中国大陆的购物中心和零售基础设施也足以满足中国消费者在国内消费,最重要的是,香港和中国大陆地区紧张的政治局势是导致香港游客减少的主要原因。
关店之后,谁来接盘
租金高、内地游客锐减被认为是香港零售业持续低迷的两大原因。截止今年10月,香港零售额已经连续下滑20个月。
昂贵的租金是一个不争的事实,有报告显示,全球最贵零售租金街道,铜锣湾位居第二。在全球租金最贵10大铺位中,香港铜锣湾Adidas旗舰店和尖沙咀LV旗舰店排在第二和第三,支付一天的租金需要卖掉300双Gazelle透气跑鞋,或者135个入门款Speedy手袋。
不过随着香港零售业的节节败退,香港地产业人士预计,2016年香港零售铺位租金将会大幅下跌。在Coach退租后,Adidas接受的最终成交租金最少下跌25%;而Forever 21后接手的Victoria Secret,租金也下降了一半。有消息人士称,Prada香港半岛酒店旗舰店将会被拆分为四间小铺,租金下降25%,已有珠宝商承租其中一间。
目前来看,铺租下调的幅度并不能抵消掉一些大牌令人失望的零售额,在关店后的接盘侠们中出现了很多轻奢潮牌。比如Adidas签下了Coach的中环店,Victoria Secret接手了LV的力宝广场门店以及Forever21的铜锣湾门店,一家买手集合店取代了Dole&Gabbana的外滩店。
策略性关店后将如何布局
租金并不是问题的根本,此前有着“购物天堂”之称的香港租金虽昂贵,前来门店的人却络绎不绝。但现在我们看到的数字是,内地旅客的平均销售额已经从前两年的人均9000港币下降到7000港币。
对于很多品牌来说,他们正在考虑香港是不是一个值得继续投资的地方,一些品牌希望直接将资源引入中国内地。比如 Abercrombie & Fitch在关闭35家经营不善的门店之后,计划在第四季度新增7家门店,其中5家在中国,2家在美国。
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预测,今年将有95%的奢侈品品牌选择策略性的关店。而在此次香港的关店潮中,咨询公司Knight Frank的零售主管Helen Mak认为,在近年的急速扩张之后削减店铺数量,是一个“健康的调整”。
这一系列关店动作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香港零售业的低迷,而“关店”本身更倾向于是应对低迷的主动性布局。在这一波关闭潮后,也许我们可以从这些品牌的布局中发现新的趋势。比如老店的升级改造,关掉经营不善的店之后,将小体量的店合并成3000-4000米的大店;或是根据自身发展,在一些潜力较大的城市重新布局新门店。
值得一提的是,香港零售商趁年底零售旺季急推优惠吸客,近年更提前于11月已开始圣诞推广,不过业内普遍认为,圣诞行情不会太过火爆,但也会略好转。
链接
香港零售业力抗“寒冬”
2016年前三季度香港零售业销货额相比去年同期下降9.6%,零售业“寒冬”已经持续19个月,对香港核心商区零售商铺物业市场造成强烈打击。2016年香港零售商铺租金总体呈下降趋势,自2015年9月至今已经下跌3.8%。
虽然近期内地投资者的投资需求带动了商铺市场的交易量,但是目前香港零售业走出寒冬的契机尚未出现,零售商铺租售价格缺乏长期持久的上涨动力,更有商业楼宇落成量增加,预计未来一年香港商铺市场仍有下行压力,但下跌幅度将收窄。化妆品、药品以及餐饮业等类别的收入在前三季度小幅上升,可以预见,中档消费将会成为刺激零售商铺市场的主要力量。
钟表珠宝类继续是年内零售重灾区,更要加大推广力度,六福及周大福均有推出金饰产品手工费优惠,分别是3.5折及3.8折,同时珠宝首饰亦有不同程度折扣。六福主席兼行政总裁黄伟常表示,今年9月开始,集团同店销售跌幅有收窄情况,希望零售市道是见底回升,下半财年整体销售有望会较上半年为好。他更称,圣诞节将加强推广,加上去年圣诞节基数低,希望今年能有升幅。周大福则冀圣诞销情有望持平表现。
不过,化妆品类别表现较整体零售表现为好,今年首10个月之药物及化妆品类零售货值按年仅微跌0.3%。拥有Laneige、雪花秀等品牌的韩国化妆品集团AMOREPACIFIC Hong Kong市务总监郑载欢认为,公司今年销售持续获双位数增长。他续称,跟随市场趋势,公司于10月中开始已进行圣诞节推广活动,近来消费气氛回升,期望公司于11至12月期间销售续获双位数增长。
莎莎郭少明则称,“希望香港零售已见底,但亦未预期很快可以有升幅,毕竟游客出现显著跌幅,所以我们都希望做多点本地客生意”。圣诞节将至,他没抱太大期望,但透露会加强推广,希望销售能平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