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底,百度外卖证实获2.5亿美元融资并将拆分独立发展,再加上美团外卖、阿里的口碑外卖等,外卖O2O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如今,随着新的变数出现,胜负似乎更加不好判断。
8月27,华联股份发布公告称,其全资子公司新加坡商业公司拟以增资形式成为Rajax(主营品牌为饿了么)股东,增资额为9000万美元。“到目前为止,饿了么如果想和美团外卖、百度外卖拼出胜负,比拼的还是资金加资源。资金说白了就是打价格战有足够的‘弹药’”。O2O分析师、亿欧网联合创始人黄渊普对记者表示。
9000万美元增资不够用?
值得注意的是,饿了么的上一轮融资是1月的3.5亿美元E轮融资,腾讯、京东和大众点评等都是跟投方。D轮8000万美元融资发生在去年5月,由大众点评等既有投资人投资。从饿了么自身发展和行业竞争现状看,对其母公司9000万美元的增资似乎并不够用。
从目前情况看,华联股份应该不是最大的投资方。黄渊普称,9000万美元只是新融资中的一部分,饿了么这一轮融资可能是几亿美元,应该很快会宣布。资金上,饿了么拿更多的钱能支撑其订单量进入三甲;资源上,线上流量部分饿了么和大众点评、京东还没有搭配得特别好,线下资源部分今后可能会和华联有配合;整体上,饿了么的主要方向没有变,即基于大的高频送餐线上流量入口+线下物流开放平台,由外卖向更深的餐饮产业链乃至日常消费品配送延伸。
对此,饿了么相关负责人未回应记者关于母公司获增资对其带来的价值等问题,但其称“只是事件里面很少一个板块”,这或许侧面验证了饿了么将引入新一轮数亿美元融资的可能。
优势互补是关键
华联股份公告称,新加坡商业公司定位为社区购物中心运营商,餐饮业在购物中心占比非常高,而饿了么作为中国领先的移动饮食服务平台,与本公司有很强的业务互补性,能够互相配合为社区周边居民提供更为便利的服务。
据悉,外卖O2O平台饿了么已经在上海、北京、广州等25个一、二线城市,拥有超过4000人的专职配送团队和超过20万人的兼职配送团队。新加坡商业公司的此次增资,实际上是看中了饿了么在移动饮食平台的地位与公司的互补性。
据记者了解,8月16日,饿了么发布开放配送平台战略,宣布今年将在500个城市招募配送团队,用以支持日均300万个以上的订单配送需求。要完成如此多的配送任务,其做法就是建设社会化众包物流。
在华联股份发布的《全资子公司对外投资公告》中特别提到,“本次投资可以完善购物中心的社区服务职能,并促进公司积极探索利用互联网优势尝试线上线下融合发展,以增强公司在行业内的综合竞争力”。
有业内人士分析认为,对于饿了么来说,在外卖O2O竞争愈发白热化的此时获得这笔增资也为其正在进行的开放平台增添了底气。在饿了么看来,配送团队是未来涉及更多生活服务到家领域的切入口,有了配送基础的饿了么未来的市场将不仅仅局限在外卖领域。中国食品商务研究院研究员朱丹蓬也表示,“9000万美元的增资反映出资本市场对于餐饮O2O模式的看好,将为饿了么带来阶段性利好”。
饿了么联合创始人兼COO康嘉在8月中旬就表示,即时配送将是饿了么今后的发展重点,打造一支支持日均300万单以上配送订单需求的物流配送团队是近期的发展目标。
外卖O2O第一阶段竞争尚未结束
实际上,加码配送平台的不只饿了么一家。美团外卖相关负责人昨日在接受北京记者采访时表示,美团外卖于上个月将能够提供“送货上门”服务的产品包括餐饮、药品、鲜食、鲜花全部搬上美团外卖App。此外,美团外卖于4月开始组建物流配送团队。百度外卖也已完成“物流3.0”智能物流配送系统升级。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秘书长赖阳认为,“餐饮O2O未来要么横向做‘最后一公里’,从单一外卖配送到整合各种配送资源;要么是整合餐饮行业上下游,建立标准评价体系的纵向发展。
黄渊普告诉记者,去年下半年到今年初,外界感知的信号是到今年底,外卖O2O领域可能只剩下饿了么和美团外卖会最终决战,毕竟很难想象百度和阿里会把外卖这种大量涉及线下的商业形态作为战略重心。“但现在看今年底可能有4家,外卖作为高频入口的重要性被更多人看好。”黄渊普说,这样一来市场想象空间比原先要大,竞争持续时间也会拉长。目前美团外卖和饿了么保持领先,但是百度和阿里正逐渐接近。照此趋势,到明年这个时候价格战可能还在持续。
另一方面,记者留意到,外卖O2O市场初期大致可分信息提供型和物流配送型的轻重两种模式。饿了么从轻模式、高校市场起步,发展到轻重模式结合并大力开拓白领市场。到家美食会、点我吧、生活半径等为此前垂直重模式的代表。
黄渊普称,现在的情况证明在先做量还是先要质的模式中,先做量取胜了。而垂直重模式平台所拥有的物流能力和积攒的优质商户资源依然有用,未来出路有两种:一是被巨头投资,二是基于其完整的调度系统,通过引入众包物流去铺量,增加配送品类。
其实外卖O2O模式的“收网”逻辑和滴滴打车模式相似,都是通过高频品类先圈用户,再变道突破其他品类。
不过,黄渊普表示,各家做配送品类的延伸之前,要看到外卖O2O第一阶段的竞争到现在还没有完全结束,在这之前任何品类的扩张,可以当作探索方向但不会是平台“押宝”的重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