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商界精英>

中国商帮:从大历史看中国商人宿命

来源: 全球商业经典 时间:2012-01-04 17:02:12

  第三次发生在1843年11月开埠后的上海,广东香山买办、福建商人、浙江宁波及湖州商人群涌北上,江苏商人南下,徽州商人东进,诸多商帮商人齐汇长江入海口的上海,演绎了中国商帮史上最为壮观的一幕。

  此间,闽粤商人捷足先登,却因一场小刀会起义,命运发生了迥然的变化。当站在徽州人李鸿章肩膀上的江苏人盛宣怀,先后将以徐润为代表的广东香山买办和以胡雪岩为代表的徽州商人,依次从历史的舞台退出之后,承接盛宣怀衣钵而起的宁波商人严信厚,开启了宁波时代的到来。

  但在那个时代,最为正统的商人还是来自江苏。以状元实业家张謇和取得面粉和纺织双料冠军的实业家荣氏兄弟为最高标杆,但一切个体创造财富的奇迹和努力,都在解放后的公私合营中,再次归零。与清初皇商给我们演绎的历史如出一辙,此时我们能看到的只是带着国家意识和标签的红色资本家。

  小刀会起义:闽粤商人的分水岭

  1843年,上海开埠之年,一批英国商人跟随他们的首任领事巴富尔来到上海。当时的外滩还是一片不起眼的荒滩。经过与上海道台宫慕久的反复交涉,怡和、宝顺等8家英资洋行最先落户外滩。

  上海开埠前,广东人贩买上海的货物,以砂糖为大宗,红木、香料、染料(苏木)也不少。伴随上海崛起,广东输往上海的,最惹眼的不再是货物,而是一群叫“买办”的人。由于广东人与洋商在十三行时代结下的历史渊源,最初的上海洋行买办,“半皆粤人为之”。

  在晚清四大买办中,除席正甫(1838?1904)是江苏人外,其它三人唐廷枢(1932?1892)、徐润(1838?1911)、郑观应(1842?1921)都来自广东香山,成为粤商较早驰舞上海滩的最明显例证。

  葡萄牙依托澳门的200多年合法而较为稳定的垄断贸易,让广州府理应成为中国最早出现买办群体的地区。广帮买办又以香山人居多。当时澳门归香山管辖,香山与澳门的这种联系,使香山成为中国最先沐浴欧风美雨的地方。

  1853年小刀会起义是闽粤商人在上海命运的转折点。

  因为有大量闽籍商民牵涉到小刀会起义,起义被镇压后,闽广人被逐出县城,不准在城内居住,以使秘密会社难以在上海立足,但广州人延续了其在上海应有的影响,福建人则没有那么幸运。尽管福建人最早到上海,人数最多,但他们在上海商界的商业影响仅限于糖、海味、棉布、纸茶等帆船贩运和批发代理业务,不像广潮帮那样与洋行存在千丝万缕的联系并有长期外贸经验。这让粤商在 上海商界一时无以取代,从而免于被完全清洗。

  为筹集军饷,清廷在太平天国战争中推出厘金制。1857年,浙江人吴煦被派往上海主持捐厘总局,他所要解决的就是保证对抗太平军的清军粮饷问题。在他看来,只有得到广潮帮的协助,才能化危为安,他就奏准朝廷设立广潮义捐,让上海广潮商人承办鸦片捐税:每贩出一箱鸦片,向清朝官方捐税十两,提出贰两作为局外经费,也就是回扣由广潮土商巨户分享。

  因为他知道,如果没有商人团体介入征收程序,将无法控制走私和逃税。1857年全年广潮义捐为53万两,1858、1859年为140余万两,占同期上海捐饷总量的25%,这是上海地方政府不得不给予潮阳土商以垄断权的原因所在。

  1858年,清政府与英国代表在上海签订了《通商章程善后条约》,同意将鸦片以洋药名义进口,标志着清朝承认鸦片贸易的合法化。从此,正如苏智良在《中国毒品史》中称,潮帮烟商占据上海这个中国最大的鸦片贸易城市,垄断鸦片零售及烟膏的制造与贩卖达60年之久。之后,广东人在上海的人数上升到20万以上,并称雄上海30年。

  因为很多洋行最初将贩买鸦片作为主业,所以替洋人效力的买办的身份和地位,在上海开埠之初注定了其非主流的色彩,而朝廷内外也为人诟病。正如法国全权公使刺萼尼所说,那些薄有资财的人知道,和外国人做生意,虽然表面上受到地方当局的鼓励,而实际上是受歧视的。最为典型的是,中国学者章太炎按社会职业分道德人品高下,他将洋行之“雇译”归入末位,贬之为“白人之外嬖”,说的就是出身葡萄牙语的买办一职。

  广东人容闳就拒绝去当买办,他认为那样名声不好,但当买办的身影出现在茶叶、丝业、航运、保险、房地产等领域时,他们身上又多了一重角色—投资人,他们也伺机转型进入主流社会。从太平天国运动开始,财政的捉襟见肘让国家管理地方的能力大为削减。经济和人口的持续增长,让商人通过捐官参与公众事务显得更为可能。伴随洋务运动的出现和官僚李鸿章的邀请,近代买办面临第一次转型的历史契机。

  李鸿章的淮系在洋务运动中最为惹眼,其一生四大洋务实践中的三件—上海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上海机器织布局,前期很大程度上是围绕唐廷枢、徐润、郑观应三个香山人展开的。

  当香山人在上海滩大展鸿图之时,福建商人在黯然神伤中,重拾漂泊海外的传统,放眼南洋,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移民社会。1864年厦门海关税务局报告说,在爪哇、西贡、新加坡、马来亚等的中国人大部分来自福建。

  最为了不起的是,福建商人在山重水复之时,用了一个多世纪的隐忍不拔之势,在最近三四十年给现代中国人一个无比惊艳的发现。福建产生了全球最多的世界级华人。仅以其中的泉州商人来说,如今在台湾(以蔡万霖、王永庆、辜振甫、施崇棠、施振荣为代表)、新加坡(以黄廷芳、李成伟为代表)、马来西亚(以林梧桐、林国泰为代表)、菲律宾(以陈永栽、郑周敏为代表)、印尼(以黄奕聪、林天宝为代表)的世界级富豪大多来自这里,而广东产生的世界级富豪主要集中在香港、泰国,其中以潮汕商人为多。

  如果说山西商帮在清朝产生了中国商帮史上最早的一批跨越百年的商人家族,那么另一批跨越百年的华商家族就产生于这批以福建籍华侨商人为代表的商人群体中,并一直延续至今。

  苏浙商人颠覆粤徽商人

  小刀会起义之后,闽广人在沪的生存环境遭受破坏。苏浙移民大量流入,形成了近代上海移民的新格局。在上海公共租界中,1910年江苏、浙江籍人口分别为141855、109419人;1930年分别增加到500576、304544人。

  当山西、陕西盐商纵横驰骋在中国商业历史上时,江苏商人以洞庭商人为先导,在中国商帮史上崭露头角。当徽商及广东香山商人式微之时,江苏商人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历史地位。

作者:  责任编辑: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成渝争夺IT之城
下一篇:没有了

推荐新闻图片
热点图片新闻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