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李泽钜被《时代》杂志评为“年度全球商界最具影响力人物”之一。在他的带领下,长江基建也多次与香港电灯,即电能实业有限公司(下称“电能”,00006.HK)的前身,携手收购海外资产,包括英国、法国、新西兰、加拿大等地,这也为长江基建与电能去年的合并埋下伏笔。
2015年9月,长江基建计划和旗下公司电能合并。电能以1股换取长江基建1.04股,长江基建则派发5港元的股息。不过,最终这一合并案在股东大会上未获通过,让李泽钜碰了钉子。
李泽钜在长江基建的股东大会上称,此次合并交易并非志在必得,也不能“乱出价”损害长江基建股东利益,但他也没有充分考虑电能小股东的利益和诉求。实际上,当时市场上普遍认为,电能是公用股,而且股息很高,不愿意与长江基建合并。
相反,李泽钜认为,长江基建对合并电能的出价已经十分公道,他曾在公开场合谈起此次并购,称“我提议好东西给你吃,你不吃,那我就自己吃”。有业内人士评价,由上述事件可以看出,李泽钜的个性里,欠缺了少许圆滑,多了些许倔强。
在经历20年前的绑架事件后,李泽钜的行事风格更加低调和稳重。
钟情海外投资
翻查李泽钜的个人履历,可以看出他的海外背景对于投资决策的影响。
李泽钜小学和中学都就读“一条龙”式的香港名校圣保罗男女中学,之后到美国斯坦福大学深造,按照父亲的安排,李泽钜选择了土木工程专业,之后又攻读了结构工程硕士学位。
1985年,21岁的李泽钜正式加入长江集团,从基层做起,被安排在当时长江实业中环华人行的办公室上班,跟随父亲和叔父辈们学习经营之道。
长实是长江集团的上市旗舰,李泽钜25岁就成为了长实的执行董事,28岁代替父亲进入汇丰董事会担任非执行董事,29岁成为长实副董事总经理,30岁成为长实副主席,35岁成为副主席及董事总经理。
2012年,李嘉诚曾公开表示,李泽钜将管理长和系全部资产,其中包括长江实业、和记黄埔、长江基建、香港电灯集团等近10家公司,市值近万亿港元。
近两年来,李嘉诚交棒意味更加明显。他越来越少公开出现在业绩发布会上,取而代之的,是李泽钜。在2013年以前,李嘉诚除了曾因割胆结石缺席2013年中期业绩发布会后,就一直没有缺席记录,而香港媒体每年有3次机会可以采访到李嘉诚,除了中期业绩发布会、全年业绩发布会,还有每年5月举行的股东大会。
众所周知,李泽钜持有加拿大护照。1986年,李嘉诚打算一举收购加拿大上市公司赫斯基石油52%的股权时,按照当时加拿大法律规定,外国人不能购买“财政状况健全”的能源公司。所幸,李泽钜在1983年已经拿到加拿大国籍,成功避开这一限制,此次收购也成为了李嘉诚“一生中最伟大的投资之一”。
除此之外,李泽钜持有的私人公司在2003年打算投资加拿大航空公司,最终因退休金问题与工会不合退出收购。近年来,关于李嘉诚公司收购加拿大产业的新闻不断,最近的一次是2016年10月,长江基建集团有限公司(01038.HK)宣布透过联营公司Park’NFly,收购加拿大温尼伯国际机场外的停车场,扩大其在加拿大业务版图,总收购价为7100万港元。交易完成后,可令相关业务在加拿大当地扩张至7个城市,牵涉2.24万个车位。
在英国,李泽钜更是主导了在天然气、电网和水务等基础民生领域的投资布局。
李泽钜的个性和人生经历正在替代李嘉诚影响到李家整个商业帝国。
罗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