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看到联想中国的话,你可能看不到联想的全局,联想手机在中国以外的地区发展非常好,在很多的新兴市场都已经达到了前三名。在巴西、印度、俄罗斯都是前三名,在整个拉美,亚太,东欧也都很好,在美国、北美和拉美摩托的影响力也非常大,所以现在中国是一个非常小的规模。
在海外取得进展的情况下,我们同时在中国打翻身仗,在中国我们意识到不是一时半会就能见到成效,为什么把重心放在海外,就是因为觉得中国的竞争太激烈。
CE:但是这一仗早晚都要打。
杨元庆:对,但是这个地方不赚钱,海外有更好的、更容易赚钱的地方,为什么不把重心放在容易赚钱的地方,竞争小一点的地方呢?现在在大多数市场,中国的品牌进去的都还很少,因为有专利的壁垒、品牌的树立等等这些方面。放在中国的话,我当然期待刚一开始投入马上就见效,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现在这个市场依然是一个竞争最激烈的市场。
说联想没有创新动力是不了解联想
CE:月初在阿里巴巴的Yun OS大会上,原阿里巴巴CTO王坚博士表示为联想没有“创新动力”,您对他的话怎么看?
杨元庆:那是他不了解联想,我觉得联想从来不缺创新动力,我们的创新源源不断。如果没有联想的话,今天的PC会很枯燥、很单调。你可以想象一下如果没有创新,我们不可能走到第一的位置,比如联想的Yoga平板,以及刚刚发布的Yogabook。包括手机大家都做得同质化,你在市场上见过像Moto Z这样的产品吗?如果这些还不叫创新的话什么叫创新?
我倒是觉得很多中国的互联网公司更多的瞄准在业务模式上的创新,真正在产品、在技术上面的创新很缺乏。我们之所以今天依然落后于硅谷,就是因为缺乏或者忽视在技术、产品上面的创新,(事实上)不是只有业务模式的创新就够了。所以在这些方面的话还是要有一个非常清醒的认识。
CE:联想其实也做出了一些比较有创新性的产品,比如lephone、互联网电视等等,但是为什么大多数很难坚持下去?
杨元庆:我觉得举这个例子不恰当,因为一个企业有一个企业的战略。比如说智能电视它不是我们战略上最重点的地方。讲战略的话,联想已经说得非常清楚了,我们是三波。第一波是联想的核心业务,也就是PC,是碗里的饭。第二波是锅里面正在炖的东西,也就是移动业务和企业级业务。虽然现在还没有成为我们碗里的,成为联想的盈利支柱,但联想更主要的就是在于建立核心竞争力。第三波要实现“设备+云”的时代,这个设备不仅仅是PC、手机,而是越来越五花八门的智能终端设备,在这个设备的后面都是要用云来做支撑的,如果没有服务的话这个设备也就没有什么存在的价值。
联想跟大多数的互联网公司都不一样,(它们)做很多业务,每一个都独立融资,联想不是那样的公司。它还是在一个完整的体系下,考虑三方面的因素来决定做不做一项业务,第一是市场有没有空间和潜力,第二是是不是和联想的核心竞争力相关,第三能有多少资源要投在这个业务上。联想都是根据这三个条件来做公司战略。
资源的保证永远是有限的,理论上讲,一个公司可以做市场上所有有潜力的产品,但是公司投得起吗?有无限的资源吗?所以,公司只能在有限的资源里面做战略的取舍和整合。
CE:如果再回到2012年,您还会在联想这个体系里面做智能电视这种部署吗?
杨元庆:细想下来,应该还是不会去做。今天来看,智能电视其实是一个更加依赖于内容的产品,这不是联想的基因。
来源:中国企业网 作者:李亚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