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焦点人物>

花样年商业邱志东:商业地产资产证券化是趋势(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7-10 10:03:06

  花样年商管这几年一直在打造自己的实力,相比其他发展商资源的欠缺,我们可以动用的资源比较多。

  在花样年这个大平台上,从商业、资金到物业管理,再到后期运营,可以拿出比较完整的方案实实在在地解决问题。现在我们跟发展商以及项目之间可以进行双向选择,而且我们也有这个实力。

  资产输出管理对开发商的开发体系、运作经营模式、团队能力和品牌方面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公司在这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是什么?

  邱志东:很多发展商并没有完整的开发体系,也没有很强的运营能力,甚至也没有团队以及资源。在此情况下,花样年是一个以金融、商业、物业管理、社区旅游、社区养老、社区教育等为一体的全产业链条,无论是住宅还是商业开发,都具备了很大的优势。

  团队一直是处于动态中的,作为商管公司的负责人,每天都要保持团队的稳定性、专业性以及树立服务的精神。然而提高团队水平永远是很大的挑战,你有一颗专注于服务的心,并不是所有的人都能认同,所以要给员工不断宣导和灌输这种服务理念。

  花样年商管在资源和运作模式上比较成熟,大体来说可以分为发展、招商、运营、后台支持以及新业务孵化等5个中心,形成前期、中期、后期相互呼应,这是我们的优势之一。但是想把商业服务做到精细化就必须坚持“一花一世界”的概念,最关键的还是要做到适应性、针对性和落地性,这也是价值所在。就如同万象城在不同城市,他的品牌是一样的,味道没变,但实际上定位和客群就存在很大的不同。

  去年花样年商管就在研究“投资+管理”这种模式,用小比例资金投入,并且代为管理,目前进展怎么样?

  邱志东:这种模式最主要还是依靠自身资源、人才、经验优势,加上一部分资金,跟合作方绑得更紧。有在一些项目上尝试,但还处于洽谈阶段。

  这个市场上项目的存量和开发量是充足的,但双方的充分沟通和认同有一定难度,合作双方在实力、价值观以及运作特点上要相互匹配。商业个人论英雄的时代早已远去,现在讲究的是团队和平台的合作,更多地体现平台的价值、人才的优势,是很关键的。

  自主开发运营和资产管理输出是花样年商管扩张的两个途径,这两方面对公司的业绩贡献比例占到多少?

  邱志东:大概是4比6的比例,在市场空间做大的情况下,会慢慢把40%做小,外面的项目更多一点。因为如果未来要进入资本市场,还涉及到关联交易的问题,所以最终还是要把外面的蛋糕做大,但在此之前要先把自己做好。

  潘总提过,传统重资产商业地产已经受到了挑战,专业化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才是商业地产转型的出路,花样年开发运营的项目会不会被资产管理全部代替?

  邱志东:应该不会。在这个分工越来越细化的社会,专业的事情应该交给专业的团队做,这是必然的,但仍有许多开发商不接受这种做法。

  另外,国内的商业地产受托管理刚刚起步,还没有到规范化、规模化的程度,这是很好的机会,但同时也是挑战。

  这就需要去实践去完善,怎么把服务做得更规范、更到位,输出的产品模型怎样才能做到更统一化。虽然这个行业很难完全标准化,但事在人为,花样年也在朝着这个方向努力。

  关于花样年商业上市,有没有具体的目标?

  邱志东:现在还在往这个方向努力,相信花样年集团的力量,我们管理团队也在积极配合。关键是要把业务模式定下来,以前花样年商业只是做自己的项目,现在业务量快速膨胀,团队也在不断扩大,未来会真正变成商业管理公司,跟地产公司是明确的委托方和受委托方的关系。(来源:观点地产网)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