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焦点人物>

董明珠还能用三年再造一个格力吗(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6-23 18:58:44

  2000亿从哪里来 

  从2012年起,格力连续三年每年增长200亿元,2012年营收1001亿元,2013年1200亿元,2014年1400亿元,几乎是踩着小数点完成任务,被业界戏称为“董明珠式增长”。按照董明珠的目标,2018年格力要实现2000亿营收,也就是未来三年内再造一个格力。在外界看来,这几乎不可能。

  营收跌破千亿,2000亿目标依然有效!有人等着看笑话,董明珠却不着急:“2000亿、3000亿都有可能,还有三年,急什么?今年要做1200亿也不难,我把价格涨回来就多加近200亿。”

  除了空调值1000亿,到哪里再找一个千亿产业?手机,新能源,还是智能装备?

  在董明珠看来,这三块任何一个都不次于空调,“手机一年几亿部的市场,空调才几千万台。还有智能装备、新能源汽车,每一块都是一个行业,任何一块发展起来规模都不次于空调。所以你说2000亿有没有可能?”

  但是,新的市场是否属于格力?

  在外界看来,这三块都不是格力的菜。格力手机定价高端,直面苹果、华为和三星,但格力在硬件上没有核心技术,芯片和应用格力都没做过,又没有像乐视一样从内容入手布局上游,在手机市场缺乏竞争力。

  本来家电多元化是最适合格力的,海尔、美的走的都是这条路,但格力除了空调其他品类毫无建树。2015年格力977亿元营收中空调有837亿元,占了85.7%,生活电器只有1.56%,其他业务占2.75%。

  晶弘冰箱做了多年一直没做起来,小家电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一直是拖累,直到2016年才发力做大松品牌,董明珠亲自为大松电饭煲站台。但为时已晚,美的小家电已经做到350亿,格力现在才发力,要赶上美的希望渺茫。

  跳出家电业,更大的市场是智能装备,在“中国制造2025”规划中,制造业的智能化改造是重要的一部分,目前机器换人的工厂还只是一小部分,这意味着巨大的市场空间。

  董明珠说:“十年后格力是世界一流的智能装备公司,未来空调也要装入到智能装备产业中。”2015年格力在珠海成立了智能装备子公司,不过目前规模还很小,产品主要是卖给自己。

  智能装备未来能做多大?这取决于格力采取何种路径切入,如果还是“自主研发”,将失去宝贵的先机。海尔收购了GE家电,美的收购了东芝和库卡,千亿级企业要想增长,收购的外延式增长无疑是一条捷径。格力手上有800亿现金,为什么不早点动手收购?

  在董明珠看来,真正的创新不是合资也不是收购,真正的创新是自主研发。

  在今天这个跨界的时代,董明珠的思路太另类了。虽然格力正准备收购珠海银隆,但和格力账上的800亿现金相比,一个银隆显然不够。为收购银隆,格力已经停牌3个多月,交易的复杂程度出乎市场预料。

  格力电器副总裁、公司董秘望靖东解释说,停牌延期是因为银隆有20多个股东,做起来比较复杂,谈判的压力也比较大。望靖东承认,依靠空调来实现千亿目标确实有难度,而银隆切入的新能源市场正是格力需要的。望靖东在5月召开的股东大会上说:“银隆动力电池和储能电池这两块前途非常好。格力收购银隆后首先技术上可以协同,银隆有电池,格力有电机电控技术,另外格力的模具和自动化装备也可以输出到银隆,此外格力多年来积攒的成本管理、市场管理能力和格力品牌都可以助推新能源汽车。”

  看来格力对新能源市场寄予厚望,不过银隆2015年营收才30亿,离千亿目标差得太远,花100亿去买,值吗?

  董明珠说,值!“格力做了20多年的空调也就几百亿,我们用三年时间翻了一倍,这个有什么可考量的?”按照她的说法,格力要的技术就是银隆的电池技术,“现在的电池6分钟充满,电池寿命能到10年20年。这技术靠不靠谱?现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上跑的铛铛车用的就是银隆的技术。它的股权结构复杂不复杂我不管,我就冲着这个技术来的。”

  “网红”董明珠 

  频频刷屏,到处演讲,自带头条特质的董明珠干脆办起了自媒体,把流量留给自己。

  格力的下一个千亿里,“网红”董明珠值几亿?

  上线三个月的董明珠自媒体坚持每日一更,阅读量通常几千,有时候能上五位数。除了对粉丝直接喊话,还开起了明珠学院、明珠商城。5月15日,董明珠自媒体首场线下公开课在广州开讲,VIP门票3880元销售火爆,现场有粉丝献花,还有人当场买下董明珠带来推广的大松电饭煲。

  玩自媒体,董明珠不是第一个,李东生、贾跃亭都有公号,可她是最快把粉丝流量变现的。董明珠自媒体的认证主体是珠海喜马明珠新媒体有限公司,珠海市工商信息显示,这家公司成立于2015年10月,由董明珠、赵辉、蔡伟杰分别出资84万元、84万元、32万元成立,董明珠是大股东。

  有人说,董明珠投资84万做新媒体,要赚粉丝的钱了!

  对此董明珠嗤之以鼻:“我要想赚钱,自己建一个上游配套厂太简单了,家电行业里这么干的老板比比皆是。还用得着这么招摇?那个钱我都不赚,我还发自媒体的财?”

  不过她也承认,自媒体确实赚钱,“自媒体几十号员工在那服务,每个月要发工资,肯定要赚钱。”但钱不是目的,董明珠要的是交流平台,“不只是粉丝和用户,我希望在上面和所有人交流,特别是年轻人。”

  董明珠总是谈奉献,她让员工天天穿工装,高管年会拉去军训,是不是太不合时宜?董明珠说,什么时代都要有纪律。“我也一样军训,有什么受不了?什么时代都要有纪律,一盘散沙怎么打仗?我们是工业,是制造业,你看看德国的工业。”

  格力高度集中的企业文化能复制到其他产业吗?外来人才能否适应?在董明珠看来没有问题,“我们做手机的人也有几个从外面来的,以前也是早上不上班,想来就来想走就走,现在已经完全接受融入了格力的企业文化。”

  62岁的董明珠看起来永不言退,可她却出人意料的说也想退休。“我退休前格力要做到2000亿。三年内我不会退休,现在上面也没有硬性规定到什么年龄一定要退,不存在这个问题。”她甚至主动提到了接班人,“我要培养接班人,不能说我退休了格力就完蛋了。”

  谁能接董明珠的班?是不是就在格力几位副总裁中?

  董明珠没提具体人选,但显然心中有数:“其实优秀人才很多的,做具体事情的人其实很多,但是接班人需要战略性眼光,需要有创造力的人。我就是一个有创造力的人,自从我做经营部部长,没有任何人给我下过年度计划,所有格力电器的年度计划是我做的,明年要做到多少亿。”

  董明珠之于格力,就像任正非之于华为,王健林之于万达。掌舵人的眼光和专业精神决定了企业的方向。

  董明珠已经把格力带上千亿高峰,对格力来说,三年内生存不会有任何问题。但五年、十年后呢?

  退休只是个想法,没干成就退绝不是董明珠的风格。不过格力五年后什么样还要取决于今天的布局,更取决于董明珠的格局。

  文|中国企业网  黄燕 编辑|徐昙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