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阳光100做街区综合体不分一二线城市,所以公司有考虑在一线城市做这种项目吗?
范小冲:有,一线城市实际上也是有机会,但是现在还在找。因为项目选址是在城市中心,比如说北京,北京这么多区,每个区的中心,实际上都有这样的机会。过去政府都是追求高大上,楼要多高,要有五星级酒店,现在越来越关注小而美,要有这个城市的文脉,要聚集这个城市的文化、文创,不是简单的购物便利和繁荣。
记者:街区总综合体对于土地面积应该有一定要求吧?拿地方面是以存量土地为主,还是也会考虑招拍挂?
范小冲:街区综合体占地要上百亩,招拍挂也是有机会的。现在虽然宅地抢得凶,但是商业已经很少开发商愿意做了,因为他们没有跳出购物这一点。阳光100的街区综合体实际上已经不是一个卖场了,更像一个秀场,它是一个体验、社交的城市休闲客厅。
记者:您觉得阳光100的街区综合体跟岭南新天地、上海新天地有什么异同吗?还是两种完全不同的产品?
范小冲:跟新天地也不太一样。当然跟新天地很像,新天地在上海的淮海路,位于城市最中心,又有很多城市的文脉,在这里有石库门的文化,还有包括一大的旧址,老外在那里看着像中国,中国人看着觉得很时尚,年轻人在那里也很high,它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时尚的高地和品牌。
实际我们原则上也是打造这个东西,也是打造这个城市的时尚高地,有当地的文化。不同点在于,他们的胆子没我们大,阳光100的街区综合体有一半商铺进行销售,这和商场还不太一样,商场要销售问题就很多了,而这种街区交给客户,它打造得比你还好,因为客户有更多的想法和创意,所以街区还会更加具有活力。
记者:方不方便披露一下公司最近的一些调整?
范小冲:我觉得也没什么天翻地覆的,因为现在整个房地产的形势跟过去的状况已经完全不同了,过去是供不应求,现在整个市场的产能过剩,本身的同质化也很厉害,过去等于说是一个生产导向,也就是计划、管理、制造,你只要制造出来就能卖掉,现在不是这样的了,所以对你的产品打造,品质、特点,包括服务和运营,这些方面实际上都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
包括阳光100现在做的街区综合体,这也算是阳光100独创的,它跟传统商业又不是一回事,已经不是一个传统的商业运营,所以在这方面也需要研究,需要有一些体系,也需要有支撑。
记者:阳光100是不是有推行部门第一责任人制?
范小冲:因为过去是一个矩阵式的管理,有时候有点扯皮,既有项目又有集团,有时候折腾几条线,效率也低,大家谁也不管。现在我们在推行第一负责人制,你是这件事的第一负责人,你要担这个责任,这样的管理效率、责任就会提升。
推行第一责任人的还是集团的专业线,因为项目公司总经理就是第一负责人,现在也是总经理负责制,总经理组阁。这个制度是让集团业务线现在变成第一负责人制。过去有部门负责,还有上面的老总在负责,审批的流程很多,而且其它业务线稍微提点意见,有很多就不敢进行下去了,现在这件事第一负责人来主责,其他的都是提个建议,最后第一负责人拿主意,所以这样效率会提升。
记者:市场还很关注光大入股之后的合作的事,目前有在推进相关的合作吗?
范小冲:成为第二大股东后,双方一起策划的事很多,现在还没有完全落地。
记者:林少洲是什么时候入职阳光100的?
范小冲:到总部有一两个月了,大家都是老朋友,我们有20年交情。他也很有抱负,但是过去那个平台一直没完全做大,现在地产不是很好玩了,所以我们一拍即合,我就说你过来吧,刚开始他担任重庆公司的总经理,做重庆项目,包括喜马拉雅和巴南的项目。他的能力还挺强的,后来就把他弄到集团,他能多管点事就让他多管点。
记者:阳光100会不会避谈规模?
范小冲:也不是,一个是现在公司规模还比较小;第二,我们也没有完全追求规模,要不盈利,规模大了有什么用?所以一定要做强才能做大。而且街区综合体实际上以后规模并不会特别大,但是它的盈利好,而且还持有一定的物业。未来这种街区是完全可以做成轻资产的,它是个生态,更像旅游、文创、互联网,这是一个好玩的东西,而不是一个商业地产。
记者:阳光100会怎么做街区综合体的轻资产?
范小冲:阳光100有一个运营平台,这就跟我们和毛大庆合作的优客工场一样,街区实际上也是一个文化孵化和创客的平台,街区的客户远远超过那样的一个工位,街区也不是简单的租出去,实际上你也在孵化他租户,大家共同来打造一个主题。比如我们现在打造运动的主题,婚庆的主题,儿童的亲子主题,这种主题跟商场里的玩法也不一样,每个地方都有小剧场,我们搞的文化活动很多,更像一个文创、文旅的东西。(观点地产 王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