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军事-图片-财经圈

主页>商业报道>商界人物>焦点人物>

老骥伏枥任正非:一反常态频频露面(2)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6-05-25 10:07:39

  华为核心密码

  在任正非看来,华为能取得目前的成绩是因为“28年来只做了一件事情”。而在外界看来,华为之所以能在竞争激烈的高科技通讯领域立足,还是因为其有着以技术为基础的核心竞争力。

  华为的草创之初,以代销为生,任正非发现代销门槛低,竞争十分激烈,企业难以存货。于是,1992年,任正非孤注一掷投入交换机的技术研发,终于获得了成功,其价格比国外同类产品低2/3,为华为占领了市场。

  1997年,任正非创办的华为已走过十年春秋。这一年,任正非远渡大洋到美国取经,参观了人类文明的“发明工厂”—贝尔实验室。回来以后的任正非备受启发,高扬“知本主义”,开始大规模调动资源搞研发会战。在任正非眼里,“知本主义”的核心就是靠知识、靠技术,而不是靠资本,靠投机。这种理念贯穿了华为的发展史。华为在通信设备领域拥有的核心技术和专利,亦让很多竞争对手望而却步。

  在最近的网络安全和信息化工作座谈会上,习总书记指出,同世界先进水平相比,同建设网络强国战略目标相比,我们在互联网创新能力、基础设施建设、信息资源共享、产业实力等方面还存在不小差距,其中最大的差距在核心技术上。

  “核心技术要取得突破,就要有决心、恒心、重心。有决心,就是要树立顽强拼搏、刻苦攻关的志气,坚定不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把更多人力物力财力投向核心技术研发,集合精锐力量,作出战略性安排。”习总书记强调,“核心技术包括:1.基础技术、通用技术;2.非对称技术、“杀手锏”技术;3.前沿技术、颠覆性技术。在这些领域,我们同国外处在同一条起跑线上,如果能够超前部署、集中攻关,很有可能实现从跟跑并跑到并跑领跑的转变。”

  这也意味着,像华为这样的企业将担负更多的责任。

  截至2015年12月31日,华为累计共获得专利授权50377件,累计申请中国专利52550件,累计申请外国专利30613件。其中,90%以上专利为发明专利。

  根据国家知识产权局最新公布的许可备案登记信息,去年华为向苹果公司许可专利769件,苹果公司向华为许可专利98件。这意味华为开始向苹果公司收取专利许可使用费。

  华为每年向苹果收取多少专利费,华为官方人士以“双方协议保密”为由拒绝透露。不过,据知情人士向时代周报记者表示,苹果向华为交专利费已经多年了,即使是专利牛到没朋友的微软,和华为也是友好互相免费的,因为对方发现除了无线通讯专利,华为在IP、音频、视频等也有不少基础专利,而操作系统都要用到。

  华为在技术上的优势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人才的重视。早在1996年任正非邀请人大六君子撰写《华为基本法》的时候,就创造性地提出了“知本家”的概念,可见他对人才的重视。

  “华为在世界建立了20多个能力中心,没有这些能力中心科学家的理论突破,就没有我们的领先世界。中国必须构建理论突破,创新才有出路。小改、小革,不可能成为大产业。”任正非说道。

  另一方面,多年来,面对资本市场、房地产的膨胀,任正非和华为同样不为所动。

  “华为是一家一心想经营的公司,相信市场经济。”华为终端业务一位离职管理者向时代周报记者谈道:“华为1987年成立以后,到各地方建立办事处,常会有很多各地官员的关系户想进来,但华为都拒绝了,就算是关系户,也会被调离当地,不给徇私腐败的空间。因为任老板相信市场机制,不讲规矩,过于短视,即使获得了短期利益,也会失去市场的竞争力。除此之外,华为在南京、武汉等地的研究所,都是在相对比较偏僻的地方,凭华为的实力本可以要求更多,但华为最终并没有争取太多的照顾。”

  “华为的软件部门很赚钱,凭借这么好的优质资产,如果分拆上市,肯定能赚很多钱,起码是50倍的市销率。为此不知多少人曾来劝说过分拆上市,但任老板说了,‘企业只靠经营赚钱,要是经营不好了,宁愿让它关掉。’”上述知情人士说道。

  有核心技术和战略远见,永远靠稳健经营来赚钱,华为的利益分配和激励方式,也是华为常胜的密码之一。

  据英国《金融时报》披露,在华为深圳总部的一间密室里,有一个玻璃橱柜,里面放了10本蓝色的册子。这些册子有助于回答一个困扰美国政府的问题:谁是这家中国大型电信设备企业的真正所有者。

  而这些厚达数厘米的册子里记录着华为几万名员工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以及其他个人信息。华为表示,根据一项“员工股票期权计划”,册中的员工持有公司约99%的股份,任正非个人持股仅为1.4%。

  华为推崇奋斗者文化,但与之对应的,是高于业界水平的薪酬,以及全员持股的激励机制,让奋斗者与贡献者共同享受公司发展的成果。

  思想者任正非

  有人评价,华为是一个充满思想力的企业。华为的成功,一定程度上是管理哲学的成功。

  在任正非的创业历程中,影响其经营思想的主要有三个人—毛泽东,稻盛和夫和郭士纳。

  1997年,任正非亲自前往美国拜访IBM前董事长郭士纳,并成功引入了西方管理模式。此后的28年,华为每年花上亿美元请IBM顾问团队来帮助管理企业,这样才使得华为的生产过程走向了科学化、正常化。

  2011年,有“经营之圣”之称的稻盛和夫不顾79岁的年迈之躯,远渡重洋,来到中国,与时年67岁的任正非切磋分享企业管理之道。

  在制度上,任正非制定了《华为基本法》和轮值CEO制度,保障了组织的有序运行。任正非还特别喜欢用动物作比喻来解释华为精神,除了狼性文化,他还用蛇来比喻过引入西方流程化管理之后的华为:“就像一条蛇,蛇头不断随需求摆动,身子每个关节都用流程连接好了。蛇头转过来后,组织管理就能跟得上变化。流程化就是简化管理,简化服务与成本。”

  从43岁到72岁,任正非几乎24小时全天候开着机,每年超过1/3以上的时间在路上,包括旅途中、飞机上,奔忙在世界各地,任正非甚至曾经一度患有严重的抑郁症。

  任正非有着强烈的忧患意识。“我天天思考的都是失败,对成功视而不见,也没有什么荣誉感、自豪感,而是危机感。”他对华为员工说道。而正是这种忧患意识,逼迫任正非不断思考。

  任正非一直在思考华为的发展,各种场合发表的观点、讲话稿、回忆记谈累积起来超过数百万字,并主导了《华为的冬天》《下一个倒下的会不会是华为?》等书籍的编写出版。

  但如今新的征程已然开始,随着华为对于人才和核心技术的掌控和专注的提高,任正非开始变得乐观,“我们内部是很开放的自由的思想氛围。黑天鹅出现在我们的咖啡杯中,而不是在外面。外面我们思想研究的科学家死死盯住的,有突破,我们也会千军万马扑上去的。我们这里已经汇集了世界主要的潮流。” 他说道。

  时代周报记者 王媛 发自广州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晴天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