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道称,但很多中国人认为,这种遗产根本不应得到尊重。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这样的科学家说,对古代药典应当发掘利用,但识别这些草药的基础理论早就该被抛弃了。
何院士在接受一次采访时说:“我认为,为了中医未来的发展,人们应当摒弃它的医学理论而更关注用现代的科学手段研究草药的价值。”
报道称,关于中医的这些激烈对立的观点至少可以上溯一个世纪,并且触及现代中国如何认识自身的核心态度。当时在经历了一系列失败的战争和国家耻辱后,中国的革新者和革命者开始抛弃古老历史留下来的几乎一切东西:政治和宗教内容、建筑和城市规划、国民服饰等等。
中国的传统医学遭到尤其严厉的批判。中国一些著名的文学家(例如鲁迅)对其讽刺批评,把它当作中国弊病的典型之一。他们说,中医的理论不清晰,治疗效果未经证实;最重要的是,在一个开始把科学奉为万灵药的国家,它是“不科学的”。
柏林沙里泰大学医院的中医历史专家保罗·翁舒尔德说:“那时候,大家都认为中医没有未来。一些概念被认为是落后的。”
东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提供的线索
英国威斯敏斯特大学的人类学家沃尔克·沙伊德说:“中医是这个国家的一部分,但中国把自己定义为一个现代国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科学。这就导致了冲突。”
报道称,在中医科学院下属的一家医院,医生们说,他们知道为什么。中医几乎从来不单独使用植物或矿物质,还要靠望闻问切作出诊断。
青蒿与青蒿素的化学构成
一位61岁的医生50年前从父亲那里学习中医。他后来上了大学,拿到高级学位。但是他说,任何优秀的药师都必须学习药典,有些内容可以追溯到上千年前。
尽管这位医生和他的患者都说他治病很有效,但他仍为中医受到的攻击担忧。现在,他兴奋地说,诺贝尔奖让那些批评者不能再乱说话了。
他说:“以后,人们还怎么能说中医不科学呢?你不能否认,中医是基于中国的医药典籍和临床经验发展起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