屠呦呦获诺贝尔奖引争议:中医是否需要现代化
外媒称,当中国沉浸在首个诺贝尔科学奖的喜悦中时,没有几个地方像中国中医科学院这样因为这项荣誉而兴奋,或者困惑。
据美国《纽约时报》网站10月10日报道,中医科学院坐落在老城区一条较隐蔽的小街里,院内既有中国领导人的题词,也有穿着长袍的古代医生塑像。古代中医发明了神秘的理论以治疗人体疾病。
报道称,上面的对比只是在中国延续了百年之久的大争论的一部分。这一争论因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而重新高涨:屠呦呦凭借提取出抗疟疾的青蒿素而获奖。
传统主义者说,这个“生理学或医学奖”显示了中医药的价值,尽管它只基于这个传统中极小的一部分。
中医科学院研究中医历史的一位专家说:“我感到既高兴又悲哀。高兴的是,这种药挽救了无数生命,但如果中医未来要走这样的道路,我感到悲哀。”
屠呦呦获诺贝尔奖
他说,原因在于,屠呦呦使用的方法和在全世界查询传统医药典籍寻找新药的西方制药公司使用的方法没什么区别。
报道称,事实上,诺贝尔奖评选委员会称,这并不是向中医颁奖,尽管青蒿长期被用于治疗疟疾等疾病。评选委员会说,颁奖给屠呦呦是因为她使用了特殊的科学手段提取有效成分并研制出新药物。
84岁高龄的中国科学家屠呦呦荣获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但上述中医历史专家说,中药里的复杂内容涉及许多种草药或矿物质等,医生定期面诊患者后还要调整药方。他说,这些药方到底如何与人体发生相互作用,这方面尚不清楚。
这位专家说:“我们真的尊重这一文化遗产吗?如果我们认为中医需要现代化,中医的发展道路必须采取屠呦呦所采取的方式,我认为这是一种不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