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这个人办事有个特点,最好是明天的事情今天就办完。我听说吴参谋长不回来过春节。一大早我就从新丰赶到他那里,约有10里路,早上8点多钟到,他正在锁门,如果迟一点就碰不到了。我说一来给你拜年,二来家乡鬼子扫荡很危险,求你在旅部给我找个事干干。
吴参谋长愣了一下,说今天要去检查加固防御工事,足足一整天,想了一想,又说你干脆跟我一起走。我心中暗喜,这种机会哪里有?我能亲眼去看,不是比书面情报更重要吗。居然很顺利地见到了敌人的军事要地。每到一处都有下级军官向他报告现在的工事情况和作战能力。因为他是参谋长,有权决定,他一面听一面当场拍板。
我当时高兴得不得了。但是他们说了半天我都听不懂啊,这些工事是干啥的我也从来没有接触过,我就以好奇的口气,为了不引起他们怀疑,大声地问他的警卫,警卫一般也知道。后来吴突然说:“你问那么多干什么?”声音很严肃。我就说:“你在那里忙,我在这里没事,不懂就问问。”他缓过来,夸我依然好学。他对我成绩好印象很深,加上我个头不大,像个小孩子。碰到核心工事,警卫也说不清,我就干脆问他本人,他比警卫讲得更加清楚,而且特别强调加固后的作战能力。我听懂了。他没有怀疑我。
专栏邀请抗战老兵讲抗战故事
我当时记忆力相当好,重要的内容都记住了。第二天向蒋键同志汇报,他负责写,整理成一份完整的防御体系加固后的作战布置。孙玲玲是敌工部驻这个地区的情报站长,她拿到材料后直说,太好了,半年的任务我第一天就完成了,像这样重要的情报,过去从来都没有搞到过。
从这件事情来看,抓紧时间很重要。这是我为党、为革命作贡献的第一次尝试。
跟着常胜将军学打仗
陶勇司令的威望很高,1942年我就听过他的名字,据说有一位陶勇司令,作战勇敢、机智灵活,善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不单是国民党和伪军怕他,连日本鬼子也闻风丧胆。
我这个人特别好学,总想着能够在他的领导之下打仗,我会学到很多东西。世界上就有这么巧的事,我是南下干部队的文书,后来苏浙军区到了江南以后,就抽了两个人用,其中一个就是我。
军区参谋长刘先胜找我谈话:“想把你分配到苏浙三纵队,你知道苏浙三纵队谁是司令?”我说不知道,他说是陶勇。我一听陶勇,还怀疑是不是那个陶勇。
我曾经读到五年级,当时也算有点文化,那时部队的文化水平很差,刘先胜当时是想把我分配到三纵队学参谋工作。到三纵队后,又分配到作战科实习。这不就是到了陶勇身边了吗,太好了,我心里很高兴。
三天后,科长带着陶司令进来,给他介绍我:“这就是刘先胜参谋长介绍来的苏荣,他有点文化,但不高。是个孤儿,没有家。”
陶勇同我热烈地握手,他讲话很简单:“今后这就是你的家。”我心里暖乎乎的,心想我现在有家了。
坚守历史的记忆 向抗战老兵致敬
陶司令还跟我讲,这里是新开辟的地区,环境复杂,斗争艰巨,希望我好好学习,当一个经得起考验的参谋。
后来因为斗争需要,又成立侦察科,我搞过情报工作,就把我调到侦察科。
1945年3月,国民党知道我们苏浙军区到了江南,他们不打日本鬼子,专门消灭共产党。陶勇有一次指名要我去传达作战命令,对我来说这是第一次,也是对我的培养和信任。我有点焦虑,不知能不能传达准确,这可不是闹着玩的,错一个字就不得了。
陶司令交代任务时是不看地图的,他熟悉得很,粟裕也是这样,到哪里都是口述命令。但对我们来说,那个张庄、王庄,不在地图上看,谁知道在哪里啊。他知道,但我怎么记得住呢。如果光是讲一个庄,还容易记,如果很多庄怎么记。所以不在地图上交代任务是很难的。
我还记得那次任务,是给一个支队下达命令,要它们配合兄弟部队把敌军一个部队消灭掉。没有进入战斗前,要从什么地方到达什么地方,原来是什么庄,后来要到达什么庄,然后再派出一个团到什么庄,这个团再派出一个营到什么地方,这个营里一个加强排在什么高地观察敌人动静。我听完以后,一笔糊涂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