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安太后死得突兀,才45岁,正当盛年,人们没有任何思想准备。因此,她死的当时,就产生了很多流言。有的说是被人谋害的,有的说是吞物自杀的,也有的说是正常死亡的。
其实慈禧没有必要害死慈安。因为慈安基本上不过问政事,一味退让,对政事既不太懂,又不感兴趣。从她接见鲍超的记载,就可以看出她的政治水平了。慈安接见臣工的记载十分罕见,据说只有陈昌的《霆军纪略》中记录了光绪六年(1880)五月二十七日鲍超觐见请训情形:
孝贞显皇后问:你这到湖南好多路 奏:轮船不过十余日至湖北,由湖北不过十余日即到任所。问:你咳嗽好了么有 奏:咳嗽已好。谕:我靠你们在外头,你须任劳任怨,真除情面,认真公事!奏:仰体天恩,真除情面,认真公事,不敢有负委任。问:湖南有洋人否 奏:洋人曾到湖南,因湖南百姓聚众一赶,后遂未到湖南。(下略)
从以上记载可以看出慈安的召见只是礼仪性的,问问身体如何,没有任何指示性意见和指导性见解,说明慈安不太懂政治。此次召见也是因为慈禧患病,慈安不得已而为之。薛福成说:“东宫见大臣。呐呐如无语者。每有奏牍,必西宫为诵而讲之,或竟月不决一事。”这应该是实际情况。
慈安对慈禧构不成威胁,同时在许多重大问题上,她们俩的意见基本是一致的。因此,慈禧没有必要害死慈安。
慈安其实是死于突发的疾病。那么,慈安到底死于何种突发的疾病呢 细查《翁同龢日记》,可知慈安早就患有严重的隐疾。《翁同龢日记》中有两则关于慈安发病的记载十分重要,但多年来一直被人们忽略了。
这两则日记是:
第一则日记。同治二年二月初九日(1863年4月6日):
慈安皇太后自正月十五日起圣躬违豫,有类肝厥,不能言语,至是始大安。
这时慈安才28岁。从正月十五日到二月初九日,共病了24天,病势沉重。
第二则日记。同治八年十二月初四日(1870年1月5日):
昨日慈安太后旧疾作,厥逆半时许。传医进枳实、莱服子。
6年后,即她34岁时,病情又一次发作。
从这两次发病的情形看,慈安肯定患有严重的疾病。发病的特点是“不能言语”,“厥逆半时许”。一个时辰是2个小时,半个时辰是一个小时。即突然晕倒,不省人事达1个多小时。从用药看,枳实、莱服子是起降气调肝、安神宁志作用的。懂些医道的翁同龢怀疑是“肝厥”。笔者请教了著名的中医专家,专家认为慈安患的确是厥症。厥症是以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四肢厥冷为主要表现的一种病症。轻者昏厥时间较短,自会逐渐苏醒。重者则会一厥不醒而导致死亡。《类经·厥逆》指出:“厥者,逆也,气逆则乱,故忽为眩什脱绝,是名为厥……轻则渐苏,重则即死,最为急候。”《素问》认为:“暴厥者,不知与人言。”《石室秘录》记道:“人有忽然厥,口不能言,眼闭手撒,喉中作酣声,痰气甚盛,有一日即死者,有二三日而死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