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以7000兵力对抗3万:粟裕黄桥布下“惊天险阵”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6-08 05:52:30

  新四军从姜堰退出,苏北各界人士感到和平在望。(1940年)9月30日,韩紫石在曲塘召开了第二次和平协商会议。

  韩德勤仍不派代表出席,给大会打来电报曰:“新四军一定要撤出黄桥,开回江南,方可谈判,否则无商谈余地。”

  众人大哗。

  韩紫石痛斥韩德勤道:“贼子无信,天必殛之!”

  德高望重的韩紫石遭此愚弄,心灰意冷,眼看大战不可避免,致书陈毅:“老朽年老体衰,德薄能鲜,难任调人之责……”

  韩德勤所为,令陈毅激愤难持,他给韩紫石回函曰:

  毅军人也,中国人也,以当事之身,重大让步之余,自视无他,转为韩方惋惜!更为人民代表抱屈!想先生阅之,同此感慨,叹知人之不易!信人之不易也。兴化战报韩之喉舌,早有评论,谓奔走对内战和平者,不为失意政客军人,即为汉奸敌探。呜呼,何言之过也!推其意主张内战者乃为真爱国真爱地方,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夫复何言。先生乡居,情况难明,毅不能不以实情相告也。此后毅集军南部,静待对方处置。独夫有悔祸之心,则人民多来苏之庆。新四军求仁得仁,除抗敌救民而外绝无苛求,万一对方误解新四军立场,及人民旨意,再次冒险轻进,必招致严重后果。世有董狐,将知破坏抗敌责任谁属,可断言矣。

  韩紫石等25人的三封联名通电,令蒋介石大为光火。新四军流窜苏北黄桥为时不过月余,而蛊惑之伎竟有一呼百应之力,如不灭洪祸于眼下,必至覆没之顶。于是急令韩德勤“以必胜之心速攻之,坚决打到底”!又电令李品仙“查苏北局势严重,韩迭电请求增兵,希迅速派队进出津浦沿线,以为声援”。

  一个无风无月的夜晚,溱潼河的芦苇荡里,停泊着一条小船。船舱内,昏暗的马灯照亮了两个人的脸,李明扬和管文蔚在密谈。

  李明扬将韩德勤近日下达的作战命令交予管文蔚:

  一、堰之匪,确已向黄桥撤退,由此足证我战略上已获先制之利。

  二、现匪胆已寒,必求与我决战,我务集中力量,力求主动,切勿为匪阻止,致成对峙状态。

  三、欲求全胜,舍攻击而外,无他法门。攻击之时,必求匪之一翼或二翼包围而歼灭之。

  四、此次决战关系苏北及我团体整个政治军事问题至大,事已此,应不惜牺牲达到最后目的。希将此意通达各级将领,各自努力,切勿企图苟免为要。

  10月1日,韩军30,000余人,向黄桥进发。

  毛泽东向国民党宣布:“韩不攻陈,黄(克诚)不攻韩,韩若攻陈,黄必攻韩。”

  一场大战在即。

  雨愈下愈疾,粟裕脑神经的张力愈来愈大。

  黄桥中学内作为指挥部的那间大教室里,四壁挂满了地图。五万分之一的、三万分之一的、二万五千分之一的……除去墙上挂的,30平方米的地面上也依次铺展着各种地图。全国的、江苏的、江南的、苏北的……

  粟裕的缜密由此可见一斑。

  而这么一个剖毫析芒的粟裕,在这个秋雨抛洒的静夜,却谋划出一个破常格,悖兵法,令世人震惊,让后人几十年仍为之挥毫著论的“险阵”。

  当这个谋局的雏形出现时,粟裕试图否定它,却是越否定越趋于完整,越否定越不可置疑地占领了他的整个思维空间。

  以7,000兵力与韩军26个团,3万余人作战,这对任何指挥者都是勉为其难的。同时,又像高悬在摩天大树上的一颗澄黄的果子,十分诱人。当然,对于陈毅、粟裕,只有前者。这是一场被对手凌弱胁迫不得不刃的大战,是背水之战。本来寄予希望的援军也落了空。新四军4、5支队因日军“扫荡”无法增援,正在南下的八路军黄克诚部,又因山东大水阻路只能做战略配合。

  “粟裕同志,我们是道道地地的哀兵喽!”陈毅在接到华中局刘少奇的电报后,对自身的形势做了这样的评价。

  哀兵必胜,是政治和军事的辩证,并非必然。陈毅、粟裕明白,但他们要的只是这个必然。

  他们面临的作战选择有两个:放弃黄桥或者坚守黄桥。

  黄桥之北是通扬河,南面是长江,西面是运河,放弃黄桥,就失去了在这个地区作战的回旋余地,且不利民心和士气。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