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52任大阪市知事桥下彻发表言论,称日本从未强征慰安妇,这受到日本舆论的攻击。而且日本政学两界很多人都否认日本曾强征慰安妇,所以根本不存在政府道歉赔罪的问题。
2013年5月,日本政治家兼律师桥下彻否认日本强征慰安妇的言论受到日本群众的攻击,他的言论其实只是日本政学两界的延续。二战结束后,慰安妇问题已经逐渐被世人遗忘,直到90年代在韩国民间和政府的爆料中得到人们的关注。在史料挖掘进展下,逼得日本政府不得不修正其对慰安妇这段历史的态度,但日本政学两界一直有许多人坚持认为:1、慰安妇的募集不是国家行为,也不是军队行为,而是民间“业者”的自发行为;2、民间“业者”或许在慰安妇的募集过程中存在强征、诱拐行为,但决不存在政府层面、军队层面的强征、诱拐行为。所以,不存在政府层面的道歉、谢罪问题。
下表所展示的,是其中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意见:
日本政学两界否认“强征慰安妇”的部分言论(1990-2007)
上述言论,常被简单地归结为“日本右翼和部分政客的倒行逆施”。但少见有人讨论这些日本政要和学者所强调的那些“史实”,如“没有官员冲进屋子里把人带走那种强制性”,究竟是否“属实”;倘若“属实”,对日军慰安妇问题的历史评价,又是否会存在影响。而没有这种更深入的讨论,就不足以切实厘定日本政府在慰安妇问题上的历史责任。02上述狡辩的源头,是日军当年对慰安妇征募的刻意伪装时至今日,之所以仍有日本政客和学者不断辨称“慰安妇的募集不是国家行为,也不是军队行为,而是民间“业者”的自发行为,没有政府和军队强制征募的证据”,是因为当年的日本政府,本就一直致力于把慰安妇的募集伪装成“民间自发行为”,有意向外界营造一种“慰安所市场的发展纯属民间‘业者’追求利润的自发行为”的印象。
日本军方和政府为何一面设立慰安所,另一面又回避日本政府与设立慰安所的关系呢,其中有两个原因:其一,是日本军人庞大的性需求;其二,是日本商人对卖春业利润的疯狂追求。而整合这两大推动力的,正是日本政府和日本军方。其中尤以军方最为积极。譬如,1938年,北支那(华北)方面军参谋长冈部直三郎,就曾在给日本军部的报告中,催促军部“尽速设置性的慰安设备”。冈部说: “日本军人在各地强奸事件的全面传播确实酿成预想不到的严重反日感情。……各地频发的强奸事件不只是止于刑法上的犯罪而已,还因危害地方治安,阻碍军队全面的作战行动而连累国家,似此实可说是重大的叛逆行为。由此可见,日军除了要严厉约束军人行为外,还要尽快设置性的慰安设备,以免因此发生以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