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算全台湾都反对,连战还是来了。而且这一次不仅要继续此前的“习连会”,还将参加9月3日举行的盛大阅兵式。
也因为在这样敏感的时间点访问大陆,连战此行背负了比以往沉重很多的压力。行前在桃园机场,连战一行遭到了台联党“青年军”的抗议。民进党主席蔡英文也称,连战参加阅兵确实跟台湾人民的观感背道而驰,也很可能对国际释放错误信息。不仅绿营反对,就连蓝营也意见不一,台湾当局甚至表示“不赞成任何人去”,原因则被前“行政院院长”郝柏村点透:国民党认为,自己在抗战中的贡献远大于共产党。
台湾军队“仪仗队”
然而在眼下的台湾,这实则是一个“无人问津”的话题。若问普通民众抗战胜利70周年是什么意义?大半台湾人最多会说那是“中华民国”的历史成就。若改问那是不是中华民族的共同成就?大概也没人会反对,或补上一句那是美国原子弹的功劳而已。但问到台北官方已在7月4日举办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国防战力展示”,恐怕知道的人不多,关心的人更少。要不是李登辉到东京大放厥词,牵动了台湾社会的集体视听和记忆,大概今年就像去年马关条约120周年那样,只有极少数的团体和个人会觉得有意义。
这20多年来,台湾社会的意识形态经历了“再政治化”的“去历史化”,最集中的反映就是在对日抗战的态度上。台湾社会对于抗战史认知的变化,反映了新旧政治势力在这岛上的起伏。
8月15日,台湾民众抗议日本通过新安保法
台湾抗战的去历史化和再政治化
上世纪中叶至70年代,蒋介石苦思如何在台北建立一个代表全中国的政权。为了对抗大陆,他选择依托国际冷战一端的美国,而美国在朝鲜战争前就已着手扶植日本作为其东亚利益代理和基地,台湾则是美国的反共前沿。这种政治格局,决定台北对抗战史建构的不完全性。一方面,美国是中国的二战盟国,台北宣扬抗战史并不会抵触美国的立场;但台北也不表述二战是帝国主义掠夺资源发生冲突,以及美国利用二战夺取英国殖民地盘的本质。另一方面,战后日本是反共同盟国,于是台北宣扬抗战却不能高于反共基调,甚至还将抗战炒作转化为反共宣传,例如共党不抗日或利用抗日统战以夺权等说法。此外,抗战胜利本可为蒋介石领导的政府加分,但随即却发生全国40座城市的反政府民变,包括1947年台湾的二二八民变等,这些都令人质疑国府抗战动员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