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赢得对海洋民族的胜利
记者:您在最新著作《精神》中说,中国自秦皇汉武之后就失去了原来的精神。那么,今天我们找回失落的精神了吗?
刘亚洲:抗日战争是一曲壮丽的史诗,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在抵抗法西斯侵略的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中国是第一个拿起枪杆子的国家,也是战斗到最后的国家。
参加阅兵演练的三军仪仗队
鸦片战争、甲午战争、抗日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勾勒出我们民族近现代史的曲折轨迹,而伟大的抗日战争正是这段历史的转折点,是一道过去与未来、沉沦与崛起、衰败与复兴的分界线。
一个民族,要指望在世界政治舞台上占有巩固的地位,关键是确立自信心。而这种自信心往往是通过一两次决定性战争确立的。历史上一个国家的崛起无一不经历几场硬战的考验。
抗日战争正是这样一场具有决定性意义的硬战,成为中国现代民族精神的成长起点,代表着一个民族精神的觉醒。正如毛泽东所说:“我们中华民族有同自己的敌人血战到底的气概,有在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光复旧物的决心,有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能力。”
以抗日战争为开端,以艰苦卓绝的奋斗和牺牲赢得的胜利,使蕴藏在我们民族内部的无穷力量得以焕发。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塑造一个民族的品格,也没有什么比战争更能反映一个民族的血性、胸怀、胆略。抗日战争重建了民族自尊,赢得了国际尊重,鸦片战争以来长期失落的民族自信心开始恢复,找回了自信,成为伟大民族复兴的重要心理支撑点。
抗日战争同时也是中华民族伟大的反侵略战争传统的复兴与弘扬。
中华民族历史上,自春秋战国以来持续几百年抗击北方草原民族的袭扰侵略,只有在秦皇汉武时期才以农耕民族前所未有的主动进攻精神,在一系列富有创造性的大规模歼灭战中,赢得决定性的胜利,大体划定农耕民族与草原民族的生存边界,也奠基起我们民族面对侵略时,意志坚韧、持久经略、决定性会战、彻底歼灭的传统。1936年2月,毛泽东率红军北上抗日途中,写下经典篇章《沁园春·雪》,对秦皇汉武所奠基的伟大反侵略战争传统是心向往之的。
安倍遭民众抗议
抗战时期,毛泽东写下的不朽战争著作《论持久战》,指挥的不少经典战役,在精神气质上都是对中华民族历史上反侵略战争传统的传承。但是,这一次的对手不是游牧民族,而是一个新崛起的海洋民族。近代中国安全的祸患始自海洋,国家衰败源自海洋。抗日战争的胜利,是近代中国第一次赢得对海洋民族的胜利。
一个国家的士兵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这个国家就有什么样的魂魄
记者:鲁迅说,无论体格多么健壮的国民,若是精神上麻木和愚昧是可悲的。今天,我们中国人应该有什么样的精神?
刘亚洲:抗日战争是我们民族的一次涅槃,是一次民族精神的重建。西方何以富强?中国何以贫弱?这是从鸦片战争以来洋务运动先驱者们探讨的问题,也是甲午战争后康有为、梁启超、严复等维新思想家们认真探讨的问题。鲁迅说“中国是沙聚之邦”,中国人那种圆滑、敷衍、逃避、奴性、保守,在事关民族存亡面前袖手旁观的麻木和愚昧,使得富强的梦想总是在历史的紧要关头失去。国民性成为一个关系民族前途命运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