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离不开精神的对决。恰恰是在抗日战争中,我们这个民族展现出“拼将头颅十万血,须把乾坤力挽回”的精神,从“八女投江”到“狼牙山五壮士”,正是这种不屈服、不妥协、不退让,决绝无比的真实写照。
共产党人如此,不少国民党军人身上也展示出可歌可泣的铁血精神。抗日名将张治中在战前写好遗书:“当前正是国家民族危急存亡之秋,治中身为军人,理应亲赴疆场,荷戈奋战,保卫我神圣领土,但求马革裹尸,不愿忍辱偷生,如不幸牺牲,望能以热血头颅唤起全民抗战,前赴后继,坚持战斗,抗击强权,卫我国土。”
中国东风导弹部队
陆游曾说“兵魂销尽国魂空”。一个国家的士兵有怎样的精神状态,这个国家就有什么样的魂魄。甲午战争时期,清军士兵无论拿什么武器,看上去都像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但是精神一变天地宽,在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队伍里,农民拿起武器就是战士。共产党的士兵都懂得,战场上刺刀要见红,只有敢于拼刺刀的队伍,才是厉害的队伍,才是英勇无敌的队伍。这种自信、雄强、勇毅正是一个民族上升期的写照,也是新旧时代变革的精神底蕴之所在。
1943到1944年,昭和天皇的弟弟三笠宫亲王在深入考察中国战场以后,对中国派遣军总司令部干部发表了《作为日本人对中国事变的内心反省》的讲话,称日本对中国是“无所不取,掠夺殆尽”。而共产党领导的军队“对民众的军纪则特别严明,决非日本军队所能企及”,在这种情况下,中共若不“猖獗”,“那将成为世界七大奇迹中的第一大奇迹了吧。”“在我看来,这样的日本军队,是无法与中共对阵的。”
没有哪一次的巨大历史灾难不是以历史的进步为补偿的。造成巨大历史灾难的日本侵华战争,也使中华民族结束了苟且偷安的历史!这场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命运。
时代发展已天翻地覆,有些日本人还生活在军国主义时代的历史幻觉中
记者:您说过,抗日战争是中日两个民族在精神上与格局上进行的一次全面对决。抗战已过去70年了,日本为什么仍有些人对战胜他们的中国人耿耿在念,原因何在?
日本自卫队士兵
刘亚洲:一个不能自主的国家所希望的是恢复过去曾经拥有的;相反,一个自主的国家则是争取创造它所未有的。战后70年,日本仍是一个不能自主的国家。时代发展虽已天翻地覆,有些日本人还生活在军国主义时代的历史幻觉之中,缺乏清醒理智的现实感。
在一个走向没落的国家中,总会有人试图螳螂挡臂,希望阻挡历史车轮的前进。甲午战争结束后,在满清王朝衰落的残阳中,张之洞以往昔的大国心态说,“知耻——耻不如日本”。当抗日战争结束时,中国与日本的历史地位发生逆转,日本有人难以接受失败的现实,难以接受日本失去的“大国”地位。
在世界文明史上,日本因为缺乏原生性的文明创造力,从来不是领导世界发展潮流的强国。文明创造力的缺失,使得日本只能长期在大国舞台上充当配角,当然是一个具有极强搅局能力的配角。对征服者与强者,日本总是恭顺与合作;对待弱者与被征服者,日本则屡屡以屠城、血洗的方式对待。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人收养日本战争遗孤,放弃政府战争赔款的态度,毛泽东、周恩来坚持发展中日友好的远见,恰恰映衬出中华文明所具有的深厚底蕴与博大,中国政治家在战略上的谋深虑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