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名:F-16“隼”
作为“战斗机黑手党”力争才出现的“昼间格斗专用战机”F-16,以低廉的价格和相对不错的性能在经数十年的生产和改进后成为多用途战机的典范。总产量超过4500架,出口26个国家和地区,堪称“国际战机”。对于市场占有率最高的三代机而言,F-16现在想要在众多新型战机竞争市场份额已经很艰难了。早期购买F-16战机的国家都开始考虑升级换代,此时对于F-16提供相对便宜的升级套件来保住市场似乎更有吸引力。
F-16“隼”
2014年3月19日,美国空军开始的战斗航空电子设备程序扩展套件(CAPES)的升级项目包括更换300架美国的F-16及146架台湾的F-16战斗机的机载电子设备和雷达。这次升级对台湾尤为重要,因为146架战斗机对台湾来说是不小的数量。台湾的F-16战斗机都属于比较老的机型,新更换的是AN/APG-83有源相控阵雷达,首部雷达已于12月交付台湾。台湾空军为此项目已投资1100亿新台币(约合34.6亿美元)。
4月,巴基斯坦空军获得了约旦空军出售的4架二手F-16战机,按合约交付总数应达到13架。
5月13日,罗马尼亚空军与洛马公司签订合同,从葡萄牙空军购买的12架二手的F-16送往美国进行硬件升级,然后与2017年交付。
F-16“隼”
战后重建的伊拉克购买了36架F-16IQ战斗机,总价30亿美元,并于2014年6月5日接收了第一架。但是随着“伊斯兰国”攻势的逼近,伊拉克政府开始抱怨美国人交付速度不够快。对此,美国政府回应交付速度正常,而伊拉克的办事效率令人不满。
F-16战机的生产线到底何时才会关闭?恐怕要等到2020年以后了。
各项评分:
隐身能力:★
电子设备:★★★
机动性能:★★★
作战范围:★★★★
武器载荷:★★★
市场评价:◆◆
评分要素: 每个★计1分 ☆计0.5分 总分相等则以◆作为附加分
列入排行榜的均为已服役或至少投入小批量生产,未量产的试验机不能入榜。
选项定义
隐身:机体雷达反射截面RCS值
航电:以雷达为主的各种机载电子设备水平
机动:综合考虑超音速和亚音速下的加速、滚转、俯仰等能力
半径:依靠自身油量进行单次作战所能覆盖的最远范围武器:配套机载武器的品种、性能,以及最大载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