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社会万象>社会追踪>

浅析中国舰载直升机反潜战 打600米深处敌潜艇

来源:米尔网 时间:2015-03-25 11:40:41

  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中期引进法国“超黄蜂”舰载直升机开始,经过短短几十年的发展,中国的舰载直升机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已形成多机种、多型号的配套体系,对中国海军舰艇战斗力的提升具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舰载直升机同陆基直升机的主要区别

  虽然同是直升机,但是舰载直升机由于在海上飞行、舰上起降,使用环境十分苛刻,因此与陆基直升机有很 大差别,这些差别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外形尺寸较小。为了能让舰载直升机在有限的舰上空间停放和起降,舰载直升机在设计时就充分考虑到了结构的紧凑性,并尽量减轻结构重量,缩减其外形尺寸,并采用折叠式旋翼、折叠式尾梁等措施进一步减小尺寸。其次,重心低、稳定性好。

  舰载直升机在总体设计时就注意控制整机的重心髙度,从外形看,舰载直升机一般比陆基直升机低矮。第三,起降性能好。舰载直升机起落架牢固,减震缓冲性能好,有的还装有快速着舰装置(如法国“黑豹”舰载直升机在机腹安装的“鱼叉”着舰装置)。第四,能在水面起降。有些舰载直升机(如SH-3 “海王”、SA321 “超黄蜂”、直-8)拥有船型机身和浮筒,可直接应急降落在水面,并可在水面漂浮系泊及牵引航行。第五,可维修性良好。舰载直升机上采用了更多的通用件和标准件,在结构上使用了更多的系统模块和集成元件,以便在损坏后迅速更换,从而适应在远离基地的海上,以及设施简陋、空间小、人员编制有限、技术水平有限的条件下搞好机务工作。

  海军直八型舰载机

  “超黄蜂”----中国海军舰载机零的突破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以前,中国海军由于受到作战范围、装备情况及作战思想的限制,并没有发展舰载直升机,虽然在海军航空兵中装备有一定数量的直升机,但全部是以岸上机场为基地,主要用于在近海执行运输、搜救等任务,并不具备真正执行海上作战任务的能力。二十世纪六十年代末,中国开始进行新一代远程运载火箭的试验,由于数据舱的溅落地点在遥远的南太平洋上,这样只有机动灵活、反 应迅速的直升机最适合完成打捞数据 舱的任务,因此就必须解决舰载直升机的有无及其上舰问题。而当时我国的直升机工业还非常薄弱,当时只能生产苏联米-4直升机的国产型直-5直升机,但该机技术落后、载重能力小,不适合海上飞行及舰载,而正在研制的新型直升机直无论在时间上还是基本性能上都无法在短期满足要求,如果不尽快解决直升机型号问题,将会严重影响到中国洲际弹道导弹的试验和研制进度。

  国产直舰载直升机

  八十年代后,中国开始考虑通过技术引进方式来提高直升机研制能力,其中最主要的就是以法国SA-321Ja“超黄蜂”直升机为基础仿制生产的直-8和引进专利生产的直-9。

海军直九型舰载机

  由于当初引进SA-321Ja“超黄蜂”直升机时只是整机引进,缺乏该机的 相关技术资料,因此只能通过对实机 的研究、分解来逐步进行了解和测绘。 直-8研制的主要目的是为我国提供一种适用、可靠的海军专用直升机,并且用来弥补SA-321Ja“超黄蜂”直升机数量上的不足,并最终作为其替换机种。直-8的正式研制在1976年开始,由昌河飞机工业公司负责。1985年12月11日,直-8首飞成功。1989年4月8日通过国家技术鉴定,同年,第一架生产型直-8交付海军航空兵使用。

  中国舰载直升机的发展起步较晚,但通过引进、仿制和自研的方式,其发展速度却很快,相信随着中国海军的作战需要和我国航空技术水平的提高,一些技术先进、功能强大的舰载直升机型号一定会进入中国海军的战斗序列,从而成为维护国家利益的重要力量。

作者:佚名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