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恭亲王为首的洋务派大臣,希望用新的教育模式来教育年轻的同治皇帝,让他尽可能地熟悉中国之外的所有国家和人民,了解他们的历史、社会、政治和法律。可是,恭亲王的愿望,在慈禧太后和倭仁这里变成了泡影。作为王朝道德楷模的倭仁坚决阻止了恭亲王这种培养新君的试图和努力,倭仁和他的同僚们遵循祖训,严格按照固有的模式来塑造新帝,将他造就成一位年轻的、富于道德感的、有着传统美德的皇帝。
有趣的是,身为皇帝师傅的倭仁渴望完美,在大臣面前,他为了充分地显示他的节俭,特地成立了一个食糠会,他就任食糠会的会长。这个食糠会的显着标志,就是必须以吃糠来代替吃白面,借以显示他们克已奉公、自强自励。可是,据道德大师倭仁的邻居揭露,这位自称终日食糠的倭仁会长,是位十足的骗子:每当他回家的时候,他的厨房总是飘逸着浓厚的肉香,他才不会吃糠呢!同治皇帝不爱学习,生性好动。就这样,一个年轻的皇帝,交给了这群慈禧太后选择的道德师傅手中,其遭遇和每天的心情可想而知了。师傅们每天进宫,天还没亮就恭候在紫禁城外,来到慈禧太后指定的地方弘德殿,一丝不苟地教导幼年的皇帝。弘德殿位于乾清宫西边,是一座相对独立的院子,宫殿建筑独特,精巧别致。
中间面积不大,是皇帝的御座。东边是卧室、坐榻和游戏间,有通往第二层的小楼梯,但楼上只是一个眺望阁,一个小储物间,没有房间。西边则是书房,金丝楠木的书架上,摆放着宋版、明版珍贵古书和内府精刻、精抄的书籍。这里曾是康熙皇帝读书用功的地方,也是康熙皇帝成就伟大帝业的摇篮。慈禧太后选择这里,自然也有深意。
像康熙皇帝一样,同治皇帝也接受最全面、最严格的教育。他最早接受的是25个基本汉字,虽然一个也不认识,更不知道读音,但是,这不妨碍他按照师傅的要求,必须在描红帖上,一次又一次地描红:“上大人,孔乙己。化三千,七十士。尔小生,八九子。佳作仁,可知礼也。”这些文字,笔画虽然简单,但要记住也不容易。每天,这些不起眼的汉字将小皇帝搞得晕头转向。
每一个汉字,先用红色的轮廓线印在一张单页的黄纸上,然后,小皇帝用毛笔一笔一画地将轮廓填满,直到最后,他能够独立地写出每一个字。然后,再反复练习、书写,再练习,再书写。这25个汉字基本熟悉了,小皇帝能够有力地握住笔,基础课就算通过了。接着,就要开始背诵250行长诗的《千字文》。这1000多个汉字,没有一个字是重复的。聪明的儒臣将这些生活的经验和历史教训,以简明扼要的汉字编成口语式的歌词,这既便于记忆,朗朗上口,又利于增长知识,充分了解社会。学习了《千字文》之后,小皇帝就要开始学习正式的儒家经书《四书》、《五经》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