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中国经济网,作者:朱景晖,原题:《新面世<清朝那些事儿>:清兵屠杀汉人秘闻》
新近面世的《清朝那些事儿》一书,全方位地对清朝各个年代的政治、军事、文化、制度乃至礼仪、饮食文化等,作了全面详尽的解读。该书以正史为第一手材料,用小说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个短小而清晰生动的故事,还原出清王朝的社会世态万象,深刻而不失生活况味。
康熙爱廉吏
说到清代的清官,第一要提的自然要数有“大清第一廉吏”之称的于成龙。他一路在康熙皇帝用人唯贤和上级官员的表彰与举荐中,青云直上,康熙帝曾多次表彰他,后又把于成龙安排在朝廷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富庶的江浙地区任两江总督。

在两江总督任上,由于妨碍了朝廷上下各路贪官污吏在江浙的财路,于成龙遭到当时很多官僚的忌恨和陷害,甚至在他死后,仍然有很多人诬陷他。而康熙皇帝明白这层道理,很高明地予以应对。比如,有一位官员说于成龙晚年“非常清廉,但因为年老糊涂,常常被属下蒙蔽”。康熙却回答说:“以前有很多人说于成龙到江南后,改变了清廉的品行。可等他死后,大家才发现他始终都是清廉的。这都是因为他性情耿直,得罪的人多,大家陷害他才这么说的。”
清朝另一位大清官汤斌,深得百姓爱戴,高升之后,即将离开原先的任地,百姓们苦苦挽留,汤斌就写了个布告告慰百姓,中间有一句“爱民有心,救民无术”。被政敌诬告到皇上那里,说他这句话是诽谤、侮辱皇上的。康熙听了以后非常生气,但他知道汤斌是个能干的清官,就把这口气咽了下去,照样对汤斌委以重任。汤斌死后,康熙才发了一句牢骚:“我对汤斌那么好,他为什么还是讪谤不休?”
康熙下象棋
一年夏天,康熙皇帝来到塞北木兰围场狩猎,当他走过伊逊河,来到一座大山前,渐觉疲劳,便传旨大队人马停下歇息。
康熙信步登上了山顶,坐在一棵青松下观看风景,微风吹来,使人心旷神怡。一时间,康熙来了棋瘾,便让随从摆好象棋盘,与一位大臣对弈起来。不多久,大臣便连输三局。但康熙兴致甚浓,问周围的大臣们:“谁再来同朕下一盘?”众大臣深知皇上的棋艺高明,谁也不敢与皇上对弈。这时,侍卫那仁福早就想同皇上对弈一盘,康熙看出他的意思,便说:“一同玩玩无妨,朕不怪罪就是了。”于是,那仁福就大着胆子与康熙对弈起来。
那仁福是个象棋迷,对弈起来连“皇上”两字都抛之脑后,打得康熙苦苦招架。察颜观色的大臣见此情景,对康熙说:“皇上,不好了!山下窜出一只猛虎。”康熙一听,忙对那仁福说:“朕先去猎虎,你等着,马上回来与你下完这盘棋!”那仁福只好等在棋盘旁。
其实,大臣见皇上棋势已成败局,便故意引皇上下山。而康熙只顾追找老虎,越走越远。等他回来,又饿又累,早把下棋的事忘得一干二净,用完晚饭就在行营中休息了。
第二天,京城有政务报来,康熙在大帐里处理了一天奏折,傍晚时分才得以出来透透气。溜达到这座大山跟前,抬头见到那棵松树,才想起那地方还有一盘棋没下完呢!等他匆忙赶到松下,见那仁福仍然双膝跪地,纹丝不动。康熙见了,非常感动,急忙上去搀扶那仁福,说道:“君而无信,何以为君?”那仁福跪了两天,两腿早已麻木,哪里还站得住?“扑通”一声栽倒在地。康熙见了更加难过。自此以后,康熙引以为鉴,再也不失信于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