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李自成失败原因大揭秘 是源于下层失意文人?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1-07 13:36:28

  
  再比如,这些谋士对当时全国形势及其走向的把握也不够准确。当时,在中国辽阔的大地上,存在着农民军及其建立的政权(大顺政权和大西政权)、明王朝和清王朝三股互相角逐的势力。不论农民军与明朝哪一方获胜,最终都还得与清王朝展开一场生死搏杀。然而,不管是李自成本人还是其身边的谋士,都缺乏这种统揽全局的眼光,根本没有预料到将来清军入关、问鼎中原的可能,结果终致败亡。
  
  那么,李自成为什么要用低层次而不是高层次的知识分子充当谋士呢?这就触及到李自成的知识分子政策问题了。
  
  李自成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从小没有受过教育,没什么文化,也不熟知以前的开国皇帝如刘邦、朱元璋等任用知识分子夺取天下的历史。加上在那个“学而优则仕”的时代,读书人一旦高中做官,就作威作福,欺压百姓,李自成对此不免心生厌恶。因此在起义后很长一段时间里,他对知识分子都采取一概拒斥的态度,崇祯十五年甚至还发生过劓(削去鼻子),刖(砍去双足)襄城诸生的事件。这种粗暴的做法,无异于为渊驱鱼,把知识分子都推向敌对营垒。
  
  后来,李自成虽依靠牛金星等人陆续招募了一些明朝进士,但也只是让他们担任具体的行政职务,未曾任用他们充当谋士,这说明他对高层次的知识分子还是心存疑忌的。即使崇祯十七年(1644年)攻占北京后,李自成也只录用四品以下的明朝降官,三品以上独用原明朝侍郎侯恂,那还是因为侯恂被崇祯关进了监狱,李自成认为他必定恨透了明王朝,可为农民军所用。
  
  不仅如此,李自成还规定,所有大顺政权的文官一概受武将即起义农民将领的节制。就是这些被任用的明朝降官,李自成也从未认真征询过他们对天下大势及治国治军的意见。其实,这批降官中不乏对全国形势有清醒认识并具治国治军才干者,有的后来降清,就被清廷擢任六部尚书甚至大学士,为清廷剿灭农民军和南明的抗清武装立下了汗马功劳。
  
  如果李自成能够吸取历史的经验教训,在站稳脚跟之后,广泛网罗知识分子特别是有真知灼见的高层知识分子,那么他在制定重大战略方针和政策措施时就可以少犯或不犯错误,大顺政权也可以稳定下来,击败清王朝的进攻,进而统一全国。
  
  当年农民军、明王朝与清王朝的角逐早已随风而逝,现今重温历史,我们不应忘记李自成知识分子政策的深刻教训:没有知识分子的参加,任何革命都将走向失败;没有正确的知识分子政策,任何政权都会走向败亡。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