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野史逸闻>

最惨监考官:泄题被杀 半裸身蘸血写七“惨”字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11-07 13:36:12

  
  作弊和泄题招致最严厉的惩罚
  
  人生总要经历许多大大小小的考试,但如果觉得某个考试可以耍小聪明,那就大错特错了。
  
  明朝有一种专门的太监,叫随堂秉笔,就是抄抄写写的记录员。以前招收这个职位,是由司礼监推荐,到了崇祯年间,就需要考试了。崇祯十二年夏,司礼监负责人叫李承芳,他手下有个叫顾三聘的,想考随堂秉笔。千不该万不该,顾三聘找到一位王建鼎,代写了一篇作文,当做考试答题交了上去。结果被人告发,这下子,老上级李承芳也救不了他,只好上报。得知情况的崇祯皇帝二话没说下了指令:顾三聘杖毙,王建鼎发往南海子,一辈子别想在宫里混了。
  
  大名鼎鼎的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也折在作弊上。弘治年间,唐伯虎考取了顺天府的解元,次年和江南着名的富二代、好友徐经(旅行家徐霞客的爷爷)一起进京会试。由于有老师梁储的推荐,唐伯虎到北京后就投奔了考官程敏政。程敏政曾经考到过顺天府第二名,所以对这位才华横溢的晚辈非常喜爱,还为他的诗集写了序言。有考官提携,又满腹诗书,状元还有跑吗?于是整个舆论都预测唐伯虎将会是本科状元,引起了参考考生的极大不满。考试过后,一道偏题竟然真有两个人答对了,于是大家纷纷猜测,这两个人就是唐伯虎和徐经。这时有人告发程敏政有意泄题,虽无真凭实据,但弘治皇帝还是把此事做成了钦案,由锦衣卫(只有皇帝亲手抓的案子才由锦衣卫出面)将程敏政、唐伯虎和徐经逮捕,严厉审问。半年多之后,因为证据不足,三个人才被释放,程敏政已经身败名裂,出狱三天后就病死,唐伯虎和徐经也因为过于狂傲,被永久剥夺了士子的身份,不得再参加科举考试。这件案子还殃及了无辜,据说答对这道偏题的是王阳明,但皇帝为了避嫌,把他从第一降级,点的状元是伦文叙。
  
  当然,最为大家熟悉、也最惨烈的考试泄题案,就是清朝雍正年间的俞鸿图案了。在闽中督学负责组织考试的俞鸿图,因为家人受贿,在不知情的情况下泄露了考题,结果被判腰斩。俞鸿图受刑后蘸着自己的血连写七个“惨”字才断气——这让严苛的雍正下决心,废除了腰斩一刑,俞鸿图也作为最后一个腰斩受刑者而留在了历史中。
  
  考试万花筒气着皇帝吓着老儒
  
  ●唐朝有一位宋岳,怎么考都考不上。他觉得是因为自己这名字不行,岳(繁体为岳),脑袋上压着一大山,怎么可能出头呢?就想把那“山”字给去了,可那样就变成“狱”了,依旧不咋地。一狠心,两边的“犬”旁都删了,改名叫宋言了,还真别说,中了个解元。为啥啊?说不清楚。反正那届的主考官冯涯被参作弊,宋言后来也从第一被抹到了第六十五名。这位宋言还真有信心,第二年再考,终于中了个第四。
  
  ●到了宋朝,考试就严多了。科举的时候,皇帝还亲自出题。《东轩笔录》里说,有一次宋太宗出的题目是“巵言日出赋”。他去看考生们答题,一边看还一边说呢:“最近举子们风气比较轻薄,写文章不往深里想,就追求早交卷。现在我出这题,比较深奥,就是为了让考生们好好思考,扭转这种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恶劣风气。”结果话音未落,考生钱易交卷了,把宋太宗气得破口大骂,将此人轰了出去。从此以后,皇帝都对科考失去了信心,竟然十年没有举办考试。
  
  要说这事,也不全赖考生,谁让他出这题呢?“巵言”,就是随便说说的意思啊。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