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老兵忆:当年鬼子出现逃不过我的子弹
核心提示:就这样,我成了36大队的第一名机枪手,每天晚上我都抱着枪睡觉。我的射击技术很好,敌人一旦被我发现,就不会逃过我的子弹。
老兵档案
姓名:范润,年龄:95岁,住址:北京市昌平区京科苑小区16号楼
讲述·老兵
抗战老兵范润
不为日本人干活参加游击队
我叫范润,1920年4月出生,1938年10月参加昌平抗日游击队。1939年2月调入平西,编入36大队。1940年春节前后回平北,参加开辟平北抗日根据地。曾经随平北部队参加过胡庄战斗等多次战斗,并在八宝山下配合百团大战。我是36大队的第一名机枪手,在战场上,只要敌人露头让我看到,我就能打着他。抗日战争这几年,“在我手里丧命的日本兵和伪军就有数十人”。
1938年,我18岁。当时昌平闹伪军,我身边也有一些同龄人去当了伪军。好好的中国人,为什么要当伪军?给日本人干活我是绝对不愿意的。当时八路军已经在昌平活动,而且名声不错,我和身边的几个小伙伴就决定加入他们。
1938年5月底,八路军第四纵队为策应冀东人民武装暴动,从平西斋堂向冀东挺进,钟辉琨部队留在密云、滦平、昌平三县之间开展游击活动。7月初,昌(平)滦(平)密(云)联合县以滦平秋场、大地为中心建立。部队深入到昌平境内黄花城、九渡河(今属怀柔县)、黑山寨等地开辟工作。
1938年10月,我和昌平的几十名青年怀抱着抗日的决心,参加了昌平地方组织的抗日游击队伍,成为一名游击队员。用毛主席的话讲,游击的策略就是“打得了我就打,打不了我就走”。现在回想起来,在那种情况下,我能活下来,是幸运的。我身边的一些战友,有的就没能走得了,命丧在敌人枪口下。
虽然游击队组织形式比较松散,但是要求还是很严格的。那时候出来打仗,每个人身上都带着一把小刀。但是这把刀不是用来杀敌的,而是给自己准备的,一旦被俘虏,这把刀将用来了结自己的生命,绝不当俘虏。
偶然机会成为第一个机枪手
1939年,由于生病感冒,我没有与部队一起出发去延庆,而是留在营地养病。此时,一支兄弟部队恰好前来,除了见到战友之外,我生平第一次近距离见到了机枪。
这支部队在宣化作战时,缴获了敌人的一挺机枪,但当时的整个队伍里没有人会使用。我当年19岁,对所有的新鲜事物都感到新奇,也很爱钻研。在养病期间,我申请擦洗机枪。在一次次清洁、维护的过程中,参照部队找来的一本介绍机枪的书,开始慢慢摸索。直到有一天,我把这挺机枪全部拆开,又重新组装完毕。
练习瞄准射击时,没有多余的子弹,我就每天端着机枪,所有物体都成为我瞄准的对象,想象着它们一个个被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