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垂帘听政47年 慈禧是怎么搞定一帮男人的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25 15:57:14

  当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来临的时候,慈禧这个只有6岁的孩子并不为世人所知。然而仅仅过了16年,这个孩子已经成为亭亭玉立的少女,并成为咸丰帝最为宠爱的妃子。在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的第二年,她亲自导演发动了震惊中外的“辛酉政变”。第一次鸦片战争可能对慈禧没有什么影响,但第二次鸦片战争却给慈禧带来了巨大的震撼。就在她发动“辛酉政变”的前一年,英法联军,大举入侵天津,随后又侵占了北京,圆明园、清漪园等处惨遭焚掠。而她和咸丰帝则仓皇逃亡热河。逃亡时的狼狈和惊恐无疑加剧了她对帝国主义的忧虑之心。

  因此,从垂帘听政的那一年开始,在慈禧的支持下,一场持续近30年的学习西方的改革运动在中国大地上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如从西方国家引进先进的设备、办理合资企业、购买军舰和洋枪洋炮、建设新式海军等等。

  应该说,经历了热河逃难,此时的慈禧比咸丰帝更加清楚英法联军的侵略对于清政府来说意味着什么,她也更加懂得一国之君在“数千年未有之巨变”到来之际所应该承担的责任。

  这也许就是为什么慈禧那么支持洋务革新的主要原因吧。很多人认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之后,洋务运动是清政府一批上层官员如左宗棠、李鸿章等提出来的。比如以自强、求富为目标,从中央到地方,积极发展近代教育、近代军事工业与民用工业,建立近代的海陆军等等。但在慈禧掌握了国家大权之后,作为实际上的一国最高统治者,没有她的允许和支持,一切都是不可能实施的。所以笔者认为慈禧在骨子里还是一个反侵略的统治者。理由如下:一方面,慈禧也很痛恨外来侵略,和大部分中国人一样,慈禧也迫切希望政府能拥有有效抵抗外侮的能力和手段,使其权力得以稳固和持久。即使她不心疼受苦受难的国民,也会心疼自己的政权,这是慈禧支持改革的第一个动力。

  另一个最重要的原因是,慈禧起初相信岌岌可危的清王朝,通过洋务革新,比如购买坚船利炮、采取富国强兵的措施是可以得以扭转颓势的。英法联军势如破竹的攻势,让她发现了自己的力量和外国人的差距,面对列强的坚船利炮她只有寻找到富国强兵、抵御外侮的途径,才能稳固她的统治。种种这些促使慈禧下决心批准众臣建议,在京城设置同文馆,开始学习英文、法文、俄文以及天文、算学等自然科学知识。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