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网首页-资讯中心-商业-内幕-商评-财经-股市-精英-科技-互联网-创业-汽车-企业-房产-娱乐-社会-图片-财经圈

主页>社会资讯>历史>历史解密>

晚清百姓流行集资买官 上任后狠狠捞一笔

来源:中网资讯综合 时间:2014-09-24 18:36:20

  本文摘自:《百家讲坛》(红版)2011年10月刊,作者:说书老张,原题为:《晚清官场中的“赌子”》

  清朝中期以后,卖官鬻爵盛行,当官的人越来越多。僧多粥少,官员得到实职越来越不容易。多数官员只能“候补”,等有实缺后再竞争上岗。江苏巡抚丁日昌于同治年间承认:“即如江苏一省言之,道员可由外补之缺,不过二、三员;府、州、县、 同、 通可由外补之缺,亦不过十余员,而候补道约有六、七十人,候补同、通、州、县约有一千余人。夫以千余人补数十员之缺,固已遥遥无期,即循资格而求署事,亦非十数年不能得一年。”很多人从候补到实任遥遥无期,生活无着,只好靠借贷过日子。于是,“赌子”行业应运而生。  

  这一行当专门面向候补官员放贷,为什么叫“赌”呢?因为放贷给生活无着的候补官员,对方没有资产可以抵押,而且收益也是不明确的:谁都不能保证候补官员什么时候能得到实缺,得到的是肥缺还是瘦缺。晚清一些官员,候补了一辈子也没有得到实职,结果死于饥寒或者干脆自尽身亡。贷给他们的钱自然也就血本无归了。所以,“赌子”放贷类似于赌博。

  “赌子”行当的一般程序是,先考察候补官员,探听其候补的顺序,顺序靠前的就给予银子;如果顺序不靠前,但候补者有人脉关系,也贷给银两。说是放贷,这笔钱是不需要还的。“赌子”会和候补官员签订合同,注明官员一旦得到实职,要“聘请”自己当随从,并且说明掌管衙门某事。他们就靠做随从的预期收入,来弥补借贷的成本和风险。晚清“赌子”行当的行情是:“有放银三四百两,议为稿案门上,管一县讼狱者;议为钱漕门上,管一县征税者。其次放银一二百两,议为签押门上,管一县案卷者;议为办差门上,管一县杂役者。”还有一些“赌子”为了降低“投资”风险,宁愿多花几百两,帮候补官员的候补顺序向前挪,争取早日收回投资。

作者:  责任编辑:yaoqun
要了解更多,可继续查阅相关资讯: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大揭秘 历史上10大最无耻的科学诈骗

关于我们 | 保护隐私权 | 网站声明 | 投稿办法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网站导航 | 友情链接 | 不良信息举报:yunying#cnwnews.com(将#换成@即可)
京ICP备05004402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