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着这番对话,不禁使陈独秀心头为之一怔,对妻妹刮目相看了。于是,他放下手中的书和笔,抬头透过房门,仔细地打量着这位小姨子的风采。高高的身材,姣好的脸蛋,明眸皓齿,一头茸茸短发,一身新潮入时的打扮,是一个大方、文雅、俊秀的新女性。陈独秀见此女性,不由自主地走出房来。机灵的高君曼见姐夫走出房门,便笑着迎上前去,说道:
“姐夫,您好!您在《安徽俗话报》上发表的颇有见地的大作,小女子多有拜读,不过还有不少疑惑之处,不知姐夫愿否折书赐教?”说话间,神气活泼,还带些天真的顽皮。
陈独秀听了,说道:
“君曼,你放假回来了?”
“是的。”
“请到书房里谈吧!”陈独秀手一让说。
高君曼对姐姐高晓岚一挤眼,笑着说:
“姐姐,失陪了。”说着,她就半推半拥地把陈独秀先拥入了书房。
高君曼,是年十八九岁,如此开化的举动,使陈独秀心头一颤。她思想活跃新颖,与陈独秀思想颇相似,具有时代女性的特征,尤其是就读于北京女子师范,见多识广,眼界大开,洒脱而文雅,特别喜爱文学,从内心敬佩姐夫陈独秀的学识。
两人一见如故,谈得相当投机。陈独秀尤其感到,这是他难得遇见的女性知音,眼前这位女性,不正是他所鼓吹、所提倡的新女性形象吗?于是,两人便打开话匣子,从古谈到今,从社会讲到家庭,从男人讲到女人,从中国谈到国外,畅所欲言,时而滔滔不绝,时而开怀大笑。他们谈得很多很多……时间一分一分地过去,一直谈到万家灯火时分,可谁也不觉得时间太长。高君曼在姐姐的多次催促下,才不得不起身,依依不舍地告辞。离开时,她还向陈独秀借了几本书,并对陈独秀嘻笑地说: